張雪冬
春回大地,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旗”)肉鵝產業迎來孵化黃金期。在漢古爾河鎮朝陽村裕豐昌鵝業現代化車間,8萬枚優質種蛋正通過智慧孵化系統開啟生命躍遷,這也標誌著當地2025年鵝雛規模化孵化工程正式啟動。這場傳統養殖業與智慧科技的深度融合,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鋪就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跑道”。
走進裕豐昌鵝業孵化車間,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他們小心翼翼地將提前挑選好的種蛋逐個放入定製的蛋托,接著整齊地碼進恆溫周轉箱,技術人員則全神貫注地調試著孵化器,仔細核對溫度、濕度和通風參數,確保設備以最佳狀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我們在種蛋挑選上設置了三道關卡,外觀篩選、透光檢測、霧化消毒環環相扣。”企業負責人嵇家歡介紹道,“每台孵化設備可同時處理10240枚種蛋,通過200多項智慧參數調節,孵化率從65%提升至92%。首批8萬枚種蛋30天后即可出欄,全年計劃突破15010,000 隻鳥。”
自2018年創立以來,裕豐昌鵝業已完成從單一養殖向全產業鏈條運營的轉型升級模式。企業已構建起集種蛋篩選、孵化育雛、飼料配方、疫病防控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創造孵化師、動物營養師、防疫專員等近30個專業技術崗位,為當地村民提供“家門口”就業新選擇。村民李成剛在這裡工作四年間,月薪從3000元漲至5000元,他說:“現在家門口就業既能顧家又能增收,還學到了養殖技術。”
為擴大養殖規模,裕豐昌鵝業創新推出的聯農機制正在釋放產業紅利。企業向農戶提供抗病力強、產蛋率高的優質鵝雛,並派駐技術員上門指導科學養殖,建立“統一供苗、統一防疫、統一回收”的訂單養殖模式。朝陽村村民嵇書強通過合作養殖1000只種鵝,去年利潤超10萬元,“企業保底回收價5元一枚,市場價高於此就按行情結算,這種合作模式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 他滿意地說道。
目前該模式已帶動周邊6個村屯11戶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年增收突破12萬元。莫旗通過“科技賦能+聯農帶農”雙輪驅動,構建起“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肉鵝產業生態。智慧化孵化的鵝雛正飛向全國各地,讓“小羽毛”真正舞動出鄉村振興的“大產業”。(鄭明、王偉、隋浩岩、蔣希武)
來源: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