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吳彥祖再次站在輿論中心,居然是因為他當起了英語老師。
前段時間,他在互聯網開設了自己的“吳彥祖教英語”帳號,推出了AI口語課程,瞬間吸引了大波的討論和關注。
“曾經那個男神,要靠教英語謀生了?”
“男神再就業,勇氣可嘉。”
網友們的討論聲很快分成了兩撥。
有人可憐他的處境,也有人欣賞他不斷跳出舒適圈的勇氣。
面對種種爭議,吳彥祖倒也沒有急著去辯駁——
畢竟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但只要你認真瞭解過吳彥祖的人生經歷,就會發現:
可憐或者欣賞,對他來說,可能都——大可不必。
轉行當英語老師,阿祖是真的沒錢了?
關於這個問題,好房君還是習慣用“房子”說話。
不久前,他在《安邸AD》公開分享了自己位於洛杉磯的豪宅。
一個冷知識:吳彥祖畢業於俄勒岡大學建築學系。所以這套豪宅的設計改造都是他親自完成。
雖然長期在美國生活,但東方文化一直刻在他骨子裡。這一點從他的院子就開始顯現。
原始的入戶門正對院子中央,這不符合“藏風聚氣”的概念,於是吳彥祖將入戶門改到了一側。
並在院子中間做了一個泳池,再用大地色系粗糙質感漆來塗刷泳池四周的外牆。整體靈感來自傳統的北京四合院。
考慮到洛杉磯沙漠氣候的特徵,於是他從摩洛哥等地汲取靈感,將院子的整體調性及植物景觀設計為旱地花園。
室內空間選用了簡約的白色調,模糊室內外界限,順勢將遠處的山景、院子里的景觀攬入室內,不出門就能感受到四季變換。
家居裝飾上,吳彥祖更偏好“有溫度和記憶的表達”。
所以這裡的大部分傢俱都是他從以前住的老房子里帶過來的,也是他多年來的收藏。即便是設計的新傢俱,也特意保留著木材原始的紋理感,這是他一直所追求的設計理念——
“生活本就不完美,那些瑕疵,反倒讓記憶有了溫度。”
客廳的一整面書架牆所陳列的書籍和裝飾品,也大多是他的珍藏。
牆上掛著的是女兒9歲時畫的抽象畫,不完美,但他認為這種真實感是任何肖像照都無法替代的。
原始廚房是深色系,顯得較為沉重,吳彥祖用白橡木重新改造后,視覺上更為通透乾淨。
島台的金屬流線設計靈感來源於電影《2001太空漫遊》,他表示,儘管太空站看起來冷峻而遙遠,但其軌道的穩定性卻象徵著家人之間的深厚牽引力,無論距離多遠,總有一種無法割捨的聯繫。
餐廳牆面的掛畫都是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明代風格的餐桌和桌椅都來自日本品牌Time and Style,銅製底座由日本工匠打造。
有意思的是,女主人Lisa喜歡的骷髏擺件也被安置在這個空間,吳彥祖將這種組合解讀為“生與死、傳統與現代的對話”,象徵著他們婚姻中的包容與接納。
臥室單面牆選擇了跟廚房一樣的白色橡木,打破整個空間的單調感。床邊櫃是吳彥祖自己的設計,區別於傳統造型,也成為空間內吸睛的存在。
可以看到,吳彥祖的家很少追求過度的完美,更講究美學、自然和實用性的平衡。
2024年,他還和朋友成立了自己的設計顧問事務所——
“想跟更多人分享我的設計,不管是傢俱,建築還是物件......”
事實上,這座房子更像是他生活態度的一種延伸——他追求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滿足。
而這背後,正是他多年來積累的財富與底氣。
可以說,豪宅只是吳彥祖財富版圖非常小的一個象徵。
這些年來,他早已不僅僅是一個演員,而是一個涉足多領域的投資者和創業者。
早年間,吳彥祖憑藉《新員警故事》、《竊聽風雲》等電影作品在娛樂圈站穩腳跟,完成了最初的財富積累。
但他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嘗試新的領域。
除了演藝事業,手上握著多個一線品牌的代言外,吳彥祖還涉足了房地產、餐飲、科技等多個行業。
他曾投資多家初創公司,並在美國參與了一些地產專案。此外,他還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餐廳,將中西文化融合在美食中,吸引了大量食客。
這些投資不僅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也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
他曾在一檔採訪中提到:
“演員這個職業給了我很多,但我不想被定義為一個只會演戲的人。”
這種不甘被定義的心態,驅使他不斷嘗試新的角色和身份,一次次走出舒適圈。
直到這次他轉行當英語老師的消息引爆熱搜,大家才發現,吳彥祖早已完成了從單一演員身份到具有敏銳商業眼光的跨界者的轉變。
“吳彥祖帶你學口語,398元,包含84節課,每節8-10分鐘的視頻教學。涵蓋7大單元,35個場景。”
這聽上去離普通人的世界太近了,伸伸手就能夠到,引發關注度和討論度也在意料之中。
不過吳彥祖並不承擔教學任務,而是由具備資質的助教完成,他出鏡的部分就是提前錄製好小視頻,然後由助教進行教學講解。
可即便如此,買單的人也不少。明星、價格、加州長大、學霸身份,這很容易捕獲消費者的心。課程上架48小時,銷售額就超2000萬。
對吳彥祖來說,這當然又是一次商業上的成功。
不過比起掙錢,吳彥祖教英語的初衷其實跟搞設計一樣,都跟“情懷”有關。
在他看來語言是連接世界的橋樑,他希望通過教學,説明更多人打開視野。
與此同時,他也在積极參與公益活動,尤其是關注兒童教育和環境保護。
他說:
“50歲以後,我更希望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說事業是吳彥祖不斷突破自我的舞臺,那麼家庭則是他回歸生活本質的表達。
步入50歲以後,吳彥祖更加注重家庭生活的品質。
他與妻子Lisa S.結婚多年,兩人的感情一直非常穩定。
除了日常的儀式感和驚喜,他和妻子每年都會安排一次家庭旅行,去探索不同的國家和文化。
在一次採訪中,吳彥祖提到:
“家庭是我最重要的支撐,無論外面多麼忙碌,回到家,看到妻子和女兒,一切壓力都會煙消雲散。”
女兒Raven更是他生活中的一大重心。
他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過許多與女兒的溫馨瞬間,從一起做飯到陪她畫畫,無不透露出他對家庭生活的重視。
他說:
“成為父親後,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平衡事業和家庭。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不想錯過任何一個重要的時刻。”
再回過頭來看好房君前面說的那句話——外界的聲音,他好像都不太在意。
這便是答案。
如今的他,在事業和家庭上依舊非常努力,但他不再急於證明自己,而是更注重內心的滿足與成長——
“年輕的時候,我總是在追逐成功,但現在我更在意的是,我是否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否對得起自己的內心。”
寫這篇稿子時,我一個同事無奈地說:
“太卷了,吳彥祖都開始跟英語老師搶資源了,普通人怎麼活啊。”
確實卷。但連吳彥祖都還在卷,我們要怎麼躺平?
人人都在抱怨“大環境不好”,沒辦法,這就是一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這些年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過,但最終我們也能得出一個結論:尋找和製造機會比等待機會,成功的概率更大;折騰和經營,比躺平更能改變處境。
事業如此,家庭亦是。
正如吳彥祖所說:
“生活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雨中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