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押寶刑偵爆款劇,4位影帝影后飆戲,她登場太驚豔!
更新于:2025-03-26 01:23:24

央視開播的《黃雀》,只播了兩集,收視率就破了2.3。

劇集確實吸引人。

嘈雜的車廂里,警匪鬥智鬥勇,上演眾生百態,局中局,案中案,有別於現在犯罪劇動不動就碎shi、虐殺的調調。

有人說,找到了點兒當年看《天下無賊》的感覺。

另外,誰家劇能一下子集齊四位影帝影后同框飆戲啊!

愛演技人有福了。

什麼叫不像演出來的,請看郭柯宇飾演的花姐。

這位警察局局長,管理著一大幫男人,她不塗口紅,神情淩厲,帶足了“局味兒”。

不過,接觸下來,她可不是什麼不接地氣的女強人,沒有高高在上。

別人開會拿檔,她日常帶著瓶紅花油;下屬找她請假,她先把紅花油甩給對方,“來,揉兩下”。

誰能想到郭柯宇生活中是輕聲細語的甜姐。

辦案才是她的主場。

審犯人的時候,她的眼神跟刀子似的;遇到複雜的大案要案,她果斷佈局,精準拿捏。

一個堅定、果敢、智慧的女人,被塑造起來了。

可是呢。

總有些不和諧的聲音存在,竟然有人吐槽她太醜???

講真,對於只愛整容玻尿酸臉的觀眾,抱歉,請出門左轉,去隔壁看現偶和仙俠。

在這裡,可以指點演技,不帶無腦顏值攻擊的。

畢竟,郭柯宇可是公認的“一登場,渾身上下都是戲”的女演員。

郭柯宇重回觀眾實現,是因為出演《再見愛人》第一季。

看之前,“郭柯宇是誰?”;看之後,“她實在太太太有魅力了”。

她就像一隻蚌慢慢地打開自己的殼,給你看到它最隱秘、赤裸、柔軟,最珍貴的那個部分。

她是如此的純淨、脆弱,有屬於自己的高傲,不願對前夫低頭,但她的欲言又止把內心的柔軟、包容、豁達表露無遺。

節目中,她坦言後悔曾經的選擇,不該因為婚姻,而淡出娛樂圈,不再拍戲。

回想當初,她的起點很高,出道即取得了女演員畢生追求的成績。

這說的正是郭柯宇職業生涯中的第一部戲。

讓她17歲就拿下百花影后的——《紅櫻桃》

二戰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不少愛國人士投入了戰鬥中,他們放棄家庭,甚至無法顧及自己的骨肉。

孩子們無家可歸,為保證他們的安全,更為了國家未來,當時,烈士的後代們被組織前往蘇聯學習。

楚楚和羅小蠻便在其中。

可誰也沒想到,他們在異國仍然沒有逃過戰爭的摧殘,經歷了兩種痛苦的生活......

一直以來,反映戰爭的影視作品有很多,但大多以成人視角,且透過慘烈的戰場畫面達到渲染的效果。

因此,1995年本片上映時,還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一是因為主角是孩子,全片並沒有呈現戰爭的畫面;

二是鏡頭拍攝大膽,有一定的爭議性。

這就說到幕後的小插曲——

《紅櫻桃》剛拍攝時,女一號郭柯宇才14歲,影片前半部還能看到她臉頰嘟嘟的,有嬰兒肥。

中間因為劇組超支,資金短缺,停止了拍攝,直到3年後才復拍。

所以影片從前往後看,郭柯宇像是瞬間長大了,有了青春期少女的感覺。

模樣變了,她對演戲的熱愛沒有變。

正如導演葉大鷹說的,郭柯宇拿心來演戲,是天生吃這碗飯的。

只要為了戲好,她什麼安排都可以接受。

無論是讓她演繹在身體上紋身的鏡頭,還是在零下幾十度的俄羅斯拍攝,只穿一件單薄的裙子,留下病根。

這個角色,是她玩命拍出來的。

演得有多麼拚命,觀眾看得就有多麼揪心。

通過兩個孩子經歷,讓我們知道了在那段人性泯滅、暗無天日的歲月裡,底層人的苦難是如此的不寒而慄。

楚楚和羅小蠻被送進了莫斯科國際兒童學校,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

他們在這裡學習俄語、思想知識,生活在一起,像親人一樣。

孩子們天真浪漫的笑容,依然沒有掩蓋出戰爭時期的悲慘。

相信,很多人都忘不了俄語考試時,楚楚面對全班的演講。

爸爸是被腰斬的,儈子手問他,還革命不?爸爸說,我革不了了,但我的後代會繼續革命。我想哭,媽媽不讓我哭,說爸爸看到會不開心的。後來爸爸死了,但是他始終沒閉上盯著我的那對眼睛。

此時的她,必定不知道,接下來她會和同學們被納粹擄走。

她在納粹將領的家中當傭人,做牛做馬,整天膽戰心驚。

面對不想做的事情,納粹會當著她的面射殺普通人,直到她同意才停下。

後來,她無意間在將領的房間里,翻開了一本滿是圖案的畫冊,她不知道,這些全是真實的紋身。

這些紋身出自將領之手,被他稱之為作品。

而他將在楚楚身上留下他“最偉大的作品”。

這作品,對於楚楚來說,是一生的恥辱。

她拚命地拿背在牆壁上摩擦,可惜怎麼也蹭不掉。

最後她用燃燒的木棍燒蝕皮膚,她被痛到臉上的肌肉扭曲,汗淚流淌,但她抓著木棍的手始終沒有鬆開。

處於戰爭時期的孩子,皆受到了精神上和肉體上不同程度上的傷害,經歷著相同的人間地獄。

比如沒有被擄走的羅小蠻,他也並不好過。

他流落異國街頭,討飯、賣血,在死亡線上掙扎,之後被好心的郵差收留,開始幫忙送信。

送的不是普通的信,是宣告蘇聯戰士戰死的信。

老郵差說,一份也不能遺漏,羅小蠻每送完一份,就能聽到房子里撕心裂肺的哭聲。

一次,他送信的時候,走出來的是個小女孩。

她告訴羅小蠻,媽媽在臥室睡著了,不要吵醒她。

可羅小蠻上前查看才發現,女孩的媽媽已經沒了呼吸,身體都僵硬了。

隨後,羅小蠻從包裡掏出一份麵包,告訴女孩這是她爸爸寄過來的。

或許是羅小蠻在送信的途中,遇到了太多破碎的家庭,他無法釋懷,對投降的納粹俘虜進行了報復。

有評論說羅小蠻只會打俘虜是個懦夫,廠長並不同意。

納粹拿起槍殺人,而投降就能活命,在孩子的世界里,哪有這樣的成人世界戰爭規則。

可憐,最後羅小蠻與納粹同歸於盡了。

除了兩位主角,讓人心疼的還有張卡爾。

他聰明,勇敢,仗義,吸引了納粹火力讓同伴們逃生,奈何,他還是個孩子,拿到了槍卻不會用,最後慘死在機槍齊射之下。

能感受到,即便沒有血腥,也絲毫沒有減弱它作為戰爭題材,所帶給觀眾心靈上的衝擊。

與如泣如訴的戰爭史詩般的戰爭片相比,這種讓人默默流淚的,更能體現普通人的悲慘與哀鳴。

正如楚楚身上無法被抹去的紋身,戰爭結束了,但戰爭之殤銘刻於了每個人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