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譽為“民營超市第一股”的人人樂(*ST人樂,002336.SZ),近日再度陷入高層人事動蕩,董事長侯延奎因健康原因宣布辭職,這已是六年內該公司的第三次重要領導更迭。這一消息迅速在資本市場引起波瀾,截至最近交易日,*ST人樂的股價跌至4.95元/股,總市值縮水至21.78億元,與2010年上市首日的高光時刻相比,市值蒸發了超過八成。
人人樂的困境不僅體現在高層人事的頻繁變動,更在於其持續面臨的退市風險。自2023年因凈資產為負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以來,該公司已多次發佈退市風險提示。高層的不穩定與退市風險的雙重壓力,將這家昔日零售巨頭的生存危機暴露無遺。
回望人人樂的歷史,從1996年開出首家門店到2010年營收突破百億,它以年均30%的複合增長率書寫了一段商業傳奇。在創始人何金明的帶領下,人人樂成功抵禦了家樂福、沃爾瑪等巨頭的競爭,上市首日市值即達到130億元,一度成就了江西首富的商業神話。
然而,上市后的第二年,面對電商的崛起和消費者習慣的變遷,人人樂選擇了逆勢擴張。儘管在2011年至2016年期間新增了87家門店,倉儲面積擴大了近四倍,但營收增速卻大幅下滑,存貨周轉天數攀升,經營性現金流連續四年為負。這一系列盲目擴張的舉措,為後來的經營困境埋下了伏筆。
2019年,西安曲江文投的入主標誌著人人樂治理結構的根本性轉變。然而,這並未帶來穩定的戰略方向。三年內三次更換董事長,戰略方向頻繁搖擺。從多業態試水到資產剝離,雖然短期內實現了帳面盈利,但核心業務卻日益萎縮。侯延奎的離職,作為實控方曲江系的高管,他的離開更具象徵意義。他主導了旗下十余家子公司的出售,雖然使人人樂在2024年實現了三年連虧后的首次盈利,但這種“保殼式”操作並未能掩蓋核心業務的頹勢。
人人樂的經營困境,從根本上反映了傳統商超在渠道變革、資本運作與戰略定力上的深層問題。頻繁的人事變動加劇了戰略的搖擺,而戰略的連續性缺失則成為其致命傷。在創始人何金明之子何浩掌權期間,公司試水了多達七種業態,但線上收入並不理想。侯延奎接棒后,雖然迅速收縮戰線,但這種“試錯式”轉型並未帶來實質性的改善,反而導致資源嚴重分散。
面對退市風險,人人樂的自救行動顯得力不從心。儘管通過出售資不抵債的子公司和物流中心等方式試圖擺脫退市危機,但這種短期操作難以扭轉長期頹勢。扣非凈利潤的持續虧損、門店網路的萎縮以及品牌信任度的下降,都預示著更深層的經營危機。在行業性調整週期中,步步高、永輝等企業通過學習胖東來模式優化供應鏈與服務體驗,沃爾瑪則聚焦山姆會員店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而人人樂在這場轉型競賽中逐漸掉隊。
人人樂的命運,不僅關乎一家企業的存亡,更折射出傳統零售行業在數位化、消費升級浪潮中的艱難突圍。在零售業百年變局中,人人樂能否找回初心、再造價值,將決定其能否在這場生存危機中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