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以其獨特的生命存在而聞名。這顆藍色星球上,從微小的微生物到複雜的人類,生命形態多樣且豐富。特別是人類,作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自古便對宇宙充滿好奇,不斷探索著世界的奧秘。
近年來,人類的探索步伐已跨出地球,邁向宇宙深處。其中,韋伯望遠鏡的發射是人類探索宇宙歷程中的一大里程碑。原計劃耗資5億美元、於2007年升空的韋伯望遠鏡,因設計複雜創新,最終耗資近100億美元,主鏡面直徑達6.5米,是哈勃望遠鏡的2.7倍,收集光線能力更是其6倍。
韋伯望遠鏡位於日地系統第二拉格朗日點(L2),距地球約150萬公里,能避免地球陰影干擾,連續觀測不受地球熱輻射影響,為天文觀測提供了穩定平臺。其強大的觀測能力,使人類能捕捉到遙遠星系極其微弱的紅外光,甚至可觀測到135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初代星系產生的光線,接近宇宙的開端。
韋伯望遠鏡的成就斐然,拍攝到了馬頭星雲、船底座大星雲、南環狀星雲和斯蒂芬五重星系等珍貴照片,展現了宇宙的壯麗與神秘。然而,人類的探索慾望並未止步於此,有人好奇,韋伯望遠鏡能否觀測到其他星球上的人造光?
提及外星生命,不得不提比鄰星b。這顆位於三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因三體小說而廣為人知。比鄰星b處於宜居帶內,距離主星比鄰星僅726萬公里,其壽命長達3萬億至4萬億年,足以讓行星進化出高等文明。因此,關於比鄰星b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猜測從未停止。
有傳言稱,在2021年,有人聲稱在比鄰星b上發現了人造光。然而,科學家表示,要觀測到如此遙遠星球上的人造光,其亮度需達到極高水準。以地球為例,人造光亮度僅佔晝半球自然亮度的0.001%。若比鄰星b的人造光強度與地球相當,韋伯望遠鏡難以探測。但若其人造光強度是地球的500倍,韋伯望遠鏡則有85%的可能性探測到。
然而,如此強度的光污染對行星生態將產生嚴重影響。比鄰星b距離主星極近,僅為0.04個天文單位,但其接收到的光照強度與地球相當。科學家指出,自然光與人造光在光譜上存在差異,自然恆星光光譜連續,而人造光光譜集中。若比鄰星b文明的人造光強度未達到地球的5%,則韋伯望遠鏡難以探測。
關於比鄰星b是否存在生命,科學家意見不一。有人認為,其處於宜居帶內,接收到的光和熱適宜,表面溫度可使液態水存在,且可能擁有岩質結構和大氣層,有利於生命存在。韋伯望遠鏡已在比鄰星b上檢測到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質,這些物質的組合預示著可能存在生命。
然而,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比鄰星作為一顆活躍的紅矮星,耀斑爆發頻繁,產生的強大輻射和星風可能剝離行星大氣層,使生命難以生存。比鄰星b可能被恆星潮汐鎖定,導致一面永遠朝向恆星、溫度過高,另一面永遠背向恆星、溫度過低,只有晨昏線附近區域可能適宜生命存在。
儘管存在諸多猜測,但真相仍需人類親自探索。然而,比鄰星距地球4.2光年,對人類而言仍遙不可及。目前,人類的飛行速度遠未達到光速,連太陽系都尚未飛出。科學家正努力提升飛船速度,希望未來能登陸比鄰星b,揭開其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