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民宿市場的蓬勃發展,2024年市場規模已攀升至422.7億元,創下了新的里程碑。然而,在這片看似繁榮的景象背後,卻隱藏著令人意外的現實——高達六成的民宿經營者對這一行業的選擇表示後悔。
據統計,全國範圍內接近40萬家民宿企業中,超過半數的成立時間不超過三年,顯示出行業的年輕態與高度競爭。更令人矚目的是,去年民宿行業的平均收益降至近五年來的最低點,這一數據無疑為行業內的經營者們敲響了警鐘。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民宿轉讓”的話題熱度持續不減,小紅書上的流覽量已逼近800萬,背後是一個個民宿經營者的無奈退出。一位擁有十多年民宿經營經驗的老闆透露,許多轉讓信息都經過美化,其背後的真實情況往往是經營困難,急需資金周轉。
儘管面臨重重挑戰,民宿行業依然吸引了大量新投資者的湧入。2024年,新成立的民宿數量超過10萬家,佔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這些新入局的投資者中,不乏80後和90後的女性,她們成為了民宿經營的主力軍,而00后的身影也開始逐漸顯現。
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民宿老闆們的滿意度普遍不高。根據一項統計,近六成民宿經營者後悔投資民宿專案,只有三成表示不後悔。這一數據反映出民宿行業的殘酷現實,也提醒著新入局的投資者需謹慎行事。
從巨集觀角度看,我國民宿市場仍處於擴容階段。根據《中國民宿行業發展趨勢報告2025》顯示,民宿市場的規模持續擴大,融資額也達到了近七年來的新高。攜程等大型企業的加入,更是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民宿市場的變化也顯而易見。高端化趨勢日益明顯,每間夜價格超過400元的民宿需求佔比大幅增長。同時,民宿的定位也從過去的網紅打卡地轉變為提供極致旅行體驗的場所。這意味著,未來民宿市場將更加註重產品的精品化、品牌化、體驗化和中高端化。
在經營方式上,民宿行業也呈現出專業化趨勢。以公司形式運營的民宿項目數量大幅飆升,租賃房源成為主流。個人兼職經營模式的佔比逐漸下降,而房產仲介和公司運營模式的佔比則不斷上升。這一變化反映出民宿行業正在向更加專業、規範的方向發展。
在消費者畫像方面,家庭度假、情侶旅行和獨自旅行成為民宿的三大消費場景。80後和90后男性成為民宿消費的中堅力量,而00后的消費能力也在迅速崛起。在預定習慣上,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計劃性,提前預定的訂單佔比逐漸增加。
在行銷管道上,短視頻、OTA及圖文平臺成為消費者獲取民宿資訊的主要管道。尤其是短視頻和圖文平臺,憑藉其強大的傳播力和互動性,成為民宿經營者開展內容行銷的重要戰場。在小紅書平臺上,“民宿”話題的流覽量已超過30億次,討論量也超過2000萬次。
面對未來的民宿市場,投資者和經營者需要更加專業和精細化的運營策略。在硬體方面,民宿產品需要對標中檔酒店標準,配備更多的數智化產品。在客群定位上,可以追求特色化服務,如寵物友好型、銀髮族康養型等。同時,也需要關注新興的消費群體,如“數字遊民”,他們具有遠端工作、預定時間長、消費能力強等特點。
在選址方面,城市民宿可以關注城市群1-2小時交通圈內的微度假和短途遊市場,開發“民宿+主題活動”的產品和服務。而目的地城市的民宿則需要追求體驗的稀缺性,提供獨一無二的入住體驗。在整體定位上,應放棄低端民宿市場,擁抱中高端及更高定位的產品。
未來,民宿的投資和運營將不再局限於單一的住宿業態,而是向“體驗平臺”轉型。民宿的競爭將不再僅僅是住宿條件的比拼,而是整個旅行體驗的競爭。因此,投資者和經營者需要跳出傳統思維,不斷創新和升級,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