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廣州航海學院(下稱“廣航”)密集“上新”。
在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戰略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粵港澳大灣區航運研究院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廣航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航運研究院專家委員會,聘請12位省市行業專家學者作為研究顧問,並揭牌了粵港澳大灣區航運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等4個基地。
現場,該校還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等三家單位進行合作簽約,將進一步深化產科教融合。
應用型高校發力“深研究”
作為一所以培養應用型海事人才為核心任務的高校,此次廣航密集成立研究中心,透露出了學校發展的新信號——將在海洋與交通研究領域上進一步發力。
“這次會議的召開相當於是一個‘行動宣言’。”廣航黨委書記陶韶菁說,粵港澳大灣區航運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廣州海絲文化賦能新質生產力研究中心等基地的揭牌,昭示著學校要深化航運研究的決心。
在同天召開的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戰略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何建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嚴新平、唐洪武、邢鋒,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會長申少君等多位業界“大咖”也都來到現場,作為廣航“顧問團”,為交通教育、航運研究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據介紹,近年來廣航引進了300多名高層次人才。“我們有能力去承擔更多更高層次的研究課題。”陶韶菁表示,學校的學科建設佈局面向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工裝備、海洋文化等多個涉海領域,師生校友們深度參與了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海填島,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多個港口的建設,已打下紮實的航運研究實踐基礎。
服務大灣區航運發展“真需求”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正全力打造國際航運樞紐和全球貿易中心。
陶韶菁表示,此次學校4個基地揭牌,並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等單位合作簽約,將進一步豐富“專業+行業+產業”的產科教融匯體系,構建彰顯海洋與交通特色學科專業,更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航運發展。
據介紹,粵港澳大灣區航運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是廣東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將開展大灣區航運政策與法規、港口與物流、航運技術與創新、航運經濟與市場、人才培養與教育等領域的研究。
廣州海絲文化賦能新智生產力研究中心是廣州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將探索海絲文化如何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結合,如融入文創產品設計等,以此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發展,提升文化的附加值、促進產業升級。
“國家和大灣區在布局什麼、需要什麼、發展什麼,就是廣航發展的著力點。”陶韶菁說,濱水經濟帶、海洋牧場、海上風電建設等熱門領域,都將是未來學校的研究重點,“我們也會堅持開放合作,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航運發展‘真需求’。”
南方+記者 陳伊純
【作者】 陳伊純
廣東教育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