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在日常駕駛中常常展現出驚人的節能優勢,許多駕駛者發現,在市區低速行駛時,電動車的電量消耗微乎其微,令人稱心如意。然而,一旦駛入高速公路,電量似乎突然間變得脆弱不堪,下降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明明儀錶盤上還顯示著可行駛400公里,但實際上剛跑完200公里,駕駛者的心裡便開始忐忑不安。
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其中一種觀點認為,電動汽車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變速箱,電機只能以恆定速度運行,因此能耗較高。然而,如果安裝變速箱,是否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呢?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一困擾眾多電動車主的疑問。
首先,以燃油車為例,它的發動機在怠速和低速運轉時,熱效率極低,燃油燃燒不充分,能耗相對較高。然而,當車輛進入高速巡航階段,發動機的轉速可以穩定在一個高效區間,此時變速箱通過升檔降低轉速,使發動機以更高的效率運行,從而達到節省燃油的目的。
相比之下,電動機的運轉效率則在整個轉速範圍內都保持較高水準,不存在燃油機的“低效區”。只要電機在工作,其能量利用率基本都維持在一個高標準。換句話說,電動機的能耗表現更加“平穩”,不會像燃油機那樣在低速時消耗大量能量,而是隨著風阻和輪胎阻力的增加,能耗才會顯著上升。
因此,在城市低速行駛時,電動車的能耗極低,呈現出“開得越慢,越省電”的特點。然而,一旦上了高速,風阻和輪胎滾動阻力迅速增大,能耗也隨之直線上升,這就是為什麼電動車在高速公路上電量消耗如此迅速的原因。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這一現象,我們可以將燃油車和電動車比作兩種不同特性的馬。燃油車就像一匹無論是否工作都需要吃草的馬,甚至在靜止不動時,消耗的草料更多(低速時油耗高)。然而,當它開始奔跑時,吃草的效率提高,反而更節省草料(高速更省油)。而電動車則更像是干多少活吃多少草的馬,不工作時幾乎不消耗能量(低速超省電)。因此,對於電動車來說,少跑反而比多跑更節能。
那麼,電動車安裝變速箱能否改善續航呢?從理論上講,這是可行的,但實際操作起來並不簡單。以保時捷Taycan為例,它的後軸配備了一個兩擋變速箱,低速時使用低擋提供更強的加速力,高速時升擋以降低電機轉速,從而提升續航能力。然而,這種設計成本高昂,且變速箱本身的額外摩擦損失可能會抵消其帶來的節能效果。
比亞迪在早期也曾嘗試過多擋電動車,但後來基本都改回了單速變速箱。原因在於,電機的高效區間本身就足夠寬,額外的換擋結構並不能帶來太多實際續航提升,反而增加了系統的複雜度。因此,對於大多數電動車來說,加裝變速箱的收益並不足以彌補其帶來的額外損耗,這也是目前大多數主流電動車沒有採用變速箱的原因。
電動車電量消耗快並非“變速箱的鍋”。電動車就像個工作狂,跑得越快,幹得越多,消耗的電量也就越多。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用燃油車的邏輯來套用在電動車上。如果真想讓電動車的續航更加穩妥,那麼關注充電條件和續航表現或許才是更為實際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