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皮膚也有味覺
更新于:2025-03-25 23:25:08

研究發現,皮膚上的苦味受體能識別有害物質並將其排出,保護細胞免受毒害,或為開發新藥提供靈感。

你有沒有咬到一口苦得要命的東西?,然後立刻吐了出來?舌頭上的苦味受體大概就是干這個的:提醒我們別吞下可能有害的東西。可你知道嗎,皮膚上也有同樣的受體,而且它們也在忙著幹活。最近,岡山理科大學的生物學家們領銜了一項研究,深入探索皮膚角質細胞里的二型味覺受體(TAS2Rs),發現它們不只是擺設,而是能把潛在的壞傢伙趕出去,保護細胞少受傷害。

別以為這些受體只待在舌頭上,它們其實遍佈全身:結腸、胃、上呼吸道,哪兒都有。2015年的一篇論文就發現,人類皮膚的角質層里,這些受體不僅存在,還活躍得不得了。新研究乾脆直奔主題,想搞清楚它們在那兒到底幹啥。

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里養了些人類角質細胞,給它們餵了苦味界的“經典款”——苯硫脲(PTC),這玩意兒常被用來研究苦味基因。結果呢?受體一偵測到PTC,就忙活起來,催生出一堆ABC轉運蛋白,像搬運工似的把這苦傢伙運過細胞膜,踢出細胞。

為了確認這“出口”是不是真管用,團隊又扔了個看得見的追蹤染料進去。這種染料能被特定的ABC轉運蛋白迅速排出。可當他們用已知能堵住轉運蛋白的維拉帕米(verapmil)處理細胞時,染料出不去,堆在細胞里動彈不得。這說明,受體啟動的這條路確實能幹活。研究者覺得,這整套反應就是TAS2Rs在保護細胞,擋住那些可能有毒的苦味物質,跟我們對苦味進化目的的猜想不謀而合。

不過,舌頭上的苦味是不是真能幫我們挑出毒物,還沒定論。有人發現,苦並不總跟毒掛鉤——不少人愛的咖啡、啤酒都苦,而有些毒物壓根兒不苦。可在皮膚上,這些受體似乎真有點用。實驗里,細胞被餵了毒性劑量的抗組胺藥后,那些事先啟動了苦味受體的細胞活得明顯更好。研究團隊寫道:“像PTC、糖精這樣的苦味物質啟動TAS2Rs,能提升ABCB1的產量,幫細胞把苯海拉明這類東西排出去,避免細胞掛掉。”而維拉帕米一加入,這保護作用就沒了。

這發現讓人忍不住遐想:皮膚上的苦味受體,能不能變成抗毒的秘密武器?研究者挺樂觀,他們說:“無害的TAS2R啟動劑可能會成為新藥,加速人體皮膚排出毒物。”想想看,抹點咖啡磨砂膏,不僅去角質,還能順便排毒?這畫面是不是有點意思?未來,或許我們能從這些不起眼的受體里,挖出更多救命的妙招。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編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