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智駕靠譜嗎?全方位剖析來了
更新于:2025-03-25 23:20:39

最近,汽車圈掀起“全民智駕”的熱潮,比亞迪、長安等車企紛紛發力,誓要把智駕普及到各個價位車型。這讓我不禁思考,全民智駕,到底靠不靠譜?

先說說我的體驗。去年我租了輛帶智駕功能的車跑長途,開啟智駕后,車能自動保持車距、按設定速度行駛,在路況好的高速上,確實輕鬆不少,像個不知疲倦的老司機,穩穩地前進,緩解了駕駛疲勞。但遇到路況複雜時,它就有些力不從心。有次前方道路施工,錐桶擺放不規則,智駕系統直接“懵圈”,不斷發出錯誤警報,嚇得我趕緊手動接管;還有一回在暴雨天,路面標線模糊,智駕反應遲緩,差點錯過出口。這讓我明白,智駕雖好,但遠沒到能完全替代人類駕駛的程度。

從技術層面看,目前智駕多處於L2 - L3級別。L2能實現部分輔助駕駛,像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L3雖能在特定場景自動駕駛,但駕駛員仍需隨時接管。要達到L4、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還有很多難題。比如,複雜路況下的環境感知,遇到極端天氣、道路標識不清,感測器就可能“抓瞎”;決策演算法也不夠完善,面對突發狀況,很難像人類一樣靈活應變。雖說技術一直在進步,可距離真正的“無人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車企大力推廣全民智駕,背後也有商業考量。智慧化是汽車發展的大趨勢,誰先在智駕領域站穩腳跟,誰就能搶佔市場先機。比亞迪發佈“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覆蓋10萬元及以下車型,讓更多消費者能體驗智駕;長安推出“北斗天樞2.0計劃”,發力智慧化,計劃在車型上搭載雷射雷達,推動智駕普及。可這也帶來成本壓力,智駕系統的研發、硬體投入都不低,如何平衡成本與售價,保證盈利,是車企要面對的問題。

從市場接受度來說,消費者對智駕的態度不一。年輕消費者、科技愛好者對智駕接受度高,覺得新鮮又實用;但也有不少人持謹慎態度,擔心安全問題,畢竟把生命交給機器,誰能完全放心?而且,智駕出了事故,責任界定也很模糊,這也影響著消費者的選擇。

全民智駕是汽車行業發展的方向,它能帶來便利、提升出行效率,可現階段還存在技術短板、成本壓力、市場信任等問題。要實現真正靠譜的全民智駕,車企得加大研發,突破技術瓶頸;政府要完善法規,明確責任界定;消費者也需理性看待,給智駕發展時間。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全民智駕才有可能從願景變為現實 。

顯卡我選RTX 4060
顯卡我選RTX 4060
2025-03-25 2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