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存,就是CPU內置的一塊小記憶體,它可以內置在單個處理器核心中,也能被部分或全部核心共同使用。這塊記憶體就安家在處理器上,離得近,作用大,確保CPU執行任務時,不必每次都跑到系統RAM那裡取數據。不同處理器的緩存容量各異,小的可能幾千位元組,大的則能達數兆位元組。
緩存如何工作?
緩存自身也分層次,主要有L1、L2和L3三級。它們同為緩存,卻各司其職。
L1緩存作為最貼近CPU的第一層,同時也是最小的,分為L1指令快取(L1i)和L1數據快取(L1d)。每個CPU核心都有專屬的L1緩存,容量僅數千位元組,主要存放CPU最近使用或將要用到的數據。一旦所需數據不在L1中,CPU就會轉向L2查詢。
L2緩存雖然也常與單個核心綁定,但在某些CPU中會被多個核心共用。它的容量遠大於L1,比如酷睿i9-12900K的每個P核心配有80KB的L1緩存和1.25MB的L2緩存,後者幾乎是前者的16倍。但伴隨容量增加,訪問延遲也會增長,意味著核心與L2間的信息交換耗時更長。考慮到CPU處理任務需爭分奪秒,L2的這點延遲不容忽視。若L2也未能命中目標數據,CPU便會求助於L3。
L3緩存則是大傢伙,跨核心共用,容量龐大。比如7950X3D擁有128MB的L3緩存加上附加的3D V-Cache,而L2僅為16MB。L3的延遲比L2更高,但其重要作用在於減少CPU直接向RAM索取數據的頻率。畢竟,相較於其他記憶體層次,RAM的速度和延遲表現較差,CPU每回訪RAM都會造成一定的效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