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穎《向陽花》票房口碑兩極分化,真的“撲街”了?
更新于:2025-04-15 13:21:56

趙麗穎這幾年來不僅轉型成功,還成功的登上了大螢幕,且越戰越勇,清明期間又有趙麗穎的一部電影上映,那就是和馮小剛合作的《向陽花》,這部電影趙麗穎不僅是主演,還是出品人之一,和愛奇藝的老闆的名字在一排,甚至可以說連馮小剛都是給趙麗穎打工的。

可就是趙麗穎如此看好和上心的電影,在上映之後票房和口碑呈現了兩極分化的顯著表現,很多人都說這部電影是妥妥的撲了。

未達預期但存在爭議

影片以25%的高排片開局,首日票房僅3200萬元,次日排片降至20.4%,上座率跌至1.8%,最終單日票房被《哪吒2》反超,截至4月12日,累計票房1.2億元,排片佔比18.5%,但票房佔比僅13.1%,儘管有網友稱票房突破8000萬或破億,但數據差異可能與統計口徑或時間節點有關。

警棍影片製作成本僅1500萬元,趙麗穎以片酬入股,若最終票房達2億元,仍可能盈利,但若止步於1.2億元,則面臨回本壓力。

真實感與敘事短板並存

部分觀眾認為影片真實展現了刑滿釋放女性的困境,趙麗穎素顏出演、說著發言臺詞,還有她髒兮兮衣服,有污垢的指甲等,各種細節都在努力塑造一個生動的高月香,獲讚“突破性表演”,央視六公主也肯定其社會意義。

但除了誇獎之外,還有批判的聲音,目前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是6.6分,差評集中在劇情冗長、邏輯混亂、方言臺詞生硬,以及“消費苦難人設”的爭議,央視影評欄目特邀專家更直指趙麗穎表演“浮誇虛假”,角色塑造缺乏深度。

題材與檔期挑戰

其實票房不佳,還是很多別的因素,比如現實題材的局限性:聚焦女性邊緣群體的沉重主題,與清明檔觀眾更傾向的爽劇、動畫電影(如《我的世界大電影》)形成對比,導致受眾面受限。

還有馮小剛的爭議,馮小剛近年作品口碑下滑,且被質疑以男性視角處理女性敘事,削弱了影片的共鳴感。

野心與風險

從演員到出品人,趙麗穎首次以出品人身份參與電影投資,並選擇高風險現實題材,試圖擺脫“流量演員”標籤,儘管票房未達預期,但其商業佈局和角色突破仍被視為轉型的重要一步。

儘管粉絲力挺,但專業影評人認為她的表演未能完全駕馭複雜角色,部分段落“用力過猛”,與《第二十條》中的聾啞母親郝秀萍相比差距明顯。

不算徹底撲街,但未達預期

票房維度:若以1500萬元成本計算,1.2億元票房已覆蓋成本,但對比同期《我的世界大電影》和《哪吒2》,市場表現低於預期。

口碑維度:社會意義獲認可,但敘事和表演的缺陷導致爭議,未能形成廣泛口碑效應。

行業影響:影片為趙麗穎的轉型提供了實驗場,儘管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其在電影領域的探索仍具參考價值。

《向陽花》在票房和口碑上均未達到“爆款”水準,但憑藉低成本和社會議題的討論熱度,尚未完全“撲街”,對趙麗穎而言,這是一次高風險的藝術與商業嘗試,其長遠價值可能大於短期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