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人到強者,要經歷三次認知覺醒
更新于:2025-04-14 20:49:53

作家路遙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覺醒的早晚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不能覺醒的人,註定一生碌碌無為。

凡成大事者,必定在某些事情、某些時刻有所領悟。

只有早一點覺醒、頓悟,才能快一點成長。

從普通人到強者,要經歷這三次認知覺醒。

01

  • 第一次覺醒:個人的認知覺醒。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出生沒有金湯勺,成長靠不了爹媽,這是大概率事件。

那麼,普通家庭的孩子是不是就沒有辦法實現階層跨越了?

在我看來,普通人向上躍遷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條路:讀書,知識改變命運。

綜藝節目《變形計》裡,高佔喜是青海農家子弟,他家是全村最窮的。

父親雙目失明,母親常年患病,靠哥哥在外做苦力辛苦賺錢養家。

當時14歲的高佔喜第一次離開家鄉到城市體驗生活,見到了高樓大廈。

那一刻,他突然淚水盈眶,因為他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

他在農村一個月零花錢只有一塊錢,可他城市一天的生活費就有200塊錢。

當所有人都認為他已經適應了城市生活,很難再回到農村時,他卻找到節目組,執意要回去。

因為他知道這裡不屬於自己,那個小山村才是自己的家。

正是這一次難得體驗,讓他徹底明白:只有努力學習,考上大學,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他開始發瘋讀書,家裡買不起檯燈,他就借著蠟燭昏暗的燈光挑燈夜讀。

無論家裡農活有多繁忙,他都沒有耽誤過學業。

後來,他以當地理科第一的成績和國防生的身份考上了湖南師範大學。

畢業后因表現突出,他被提拔成為了某武警部隊排長。

不管過去還是現在,讀書依舊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實現人生跨越最強大的武器。

你人生的高度,就是你腳下書本的厚度。

讀書吃的苦,來日都會鋪成一條寬廣的路,指引你過上自己嚮往的生活。

第二條路,學習,技能改變命運。

作家周嶺大學畢業后,因為學歷不夠高,找不到好工作,只能被迫去做售貨員。

那時候,他每天都生活在雞零狗碎中,渾渾噩噩,對未來毫無規劃。

有一天,他忽然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他決定在主業之外,學一門新技能——計算機程式設計。

半年後,領導要給辦公軟體升級,從外面請來了程式設計人員。

因為公司業務太專業,外來人員拿不準領導的需求。在這個節骨眼上,周嶺意外成了雙方溝通的橋樑。

因為他既懂公司業務,又有程式設計基礎。

這件事妥善解決後,領導對他刮目相看,提拔他進入了管理層。

嘗到學習甜頭的周嶺,不久后又涉足寫作領域,經過三年的深耕,成功出版了3本暢銷書,收穫了無數讀者。

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

《人民日報》有這樣一句話:

學習能改變命運,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正因為有你今天的日積月累,才能換來明天別人的望塵莫及。

在今天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弱者只能勉強生存,強者才能真正做到生活。

而持續學習是成為強者最為有效、直接的途徑。

你今天偷的懶,都會在日後等著你加倍償還;你今天吃的苦,也會變成生命最好的禮物。

02

  • 第二次覺醒:原生家庭的認知覺醒。

大西洋月刊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描述了這樣一個畫面。

你站在社會經濟的梯子上,腳踝上捆著一根橡皮筋,皮筋的另一頭捆在你父母所站的梯級。

你的父母站在梯子的上端,當你往下掉時橡皮筋會把你拉回來。

你的父母站在梯子的下端,當你開始向上爬時它就會把你往下拽。

如果你出身普通,原生家庭給你的建議,本質上是把你拉到同等階層的位置。

因為時代在進步,父母很多的經驗、觀點已經過時。

聽信父母過時的經驗,只會讓你蹉跎一生,永遠被束縛在社會底層。

林一舟是某機場安檢員,她這輩子最後悔的決定,就是把父母的話當準則,活成了他們的2.0版本。

農村出身的她,考上了一所985院校的金融專業。

當時,金融是香餑餑的專業,畢業后很多大廠都是搶著要。

她在畢業時,手握好幾份大廠的offer。

可父母堅持讓她放棄這些大好的工作機會,到老家機場去上班,只是因為這份工作有編製。

進體制內,端“鐵飯碗”,這是很多父母的執念。

進入機場幾年後,她就後悔了。

她曾經的大學同學,畢業後去了北上廣深,很多人早已經擁有了千萬資產。

而她現在卻在擔心小機場會不會被關閉,憂慮自己是不是已經被社會拋棄。

看過一句頗有爭議的話:“不要聽長輩依據自己的經驗教育你的話,但凡他們的經驗有點用,都不至於混成今天的模樣。”

時代高速發展,大多數父母已經被時代所拋棄,他們給你‬的人生建議幾乎都是錯的,聽一次踩一次坑。

作為普通人,想實現階級躍遷本就是背水一戰。

如果你還對父母腐朽的、陳舊的經驗深信不疑,怎麼指望擺脫底層的泥沼?

與其讓父母為你指明方向,不如自己掌舵人生的航船。

03

  • 第三次覺醒:社會的認知覺醒。

多年前,我參加了大學畢業10周年的同學聚會。

當時,我心潮澎湃地想與昔日同窗共憶青春歲月,可到酒店后卻發現,大家很自然地分成了兩個圈子。

一邊是朝九晚五的普通白領,另一邊要麼是企業高管,要麼是創業老闆。

前者端著酒杯去給後者敬酒,對方酒杯舉得高高的,屁股都不會離開座椅。

有錢、有社會地位的同學面前,敬酒的人排起了小長隊;沒錢,也沒地位的人,只顧著埋頭吃飯。

這是一個以實力分高低的社會。

強者往往受到尊重,到處都是鮮花和掌聲;弱者往往遭人白眼、冷遇,甚至欺淩。

當有人侵犯你時,如果你缺乏實力,無論你如何據理力爭,都是空泛的、蒼白的。

唯有不斷修鍊自己,當你走到足夠高的高度,你會發現身邊全是笑臉。

銷售員陸深剛入行時,他給自己印了一盒名片,每天奔走於各種社交場合,拉關係,找機會。

有一次他參加完聚會,路過垃圾桶,看到自己剛遞出去的名片被扔在地上。

那一刻,他感到很屈辱,但同時也徹底醒悟:你若不強大,認識誰都沒用。

他不再參加任何應酬,而是將精力全放在事業上,幾年後成為了行業大牛。

曾經那些他高攀不起的人,都紛紛自己找上門來求合作。

比爾·蓋茨曾說過:當你在社會上沒有任何作為的時候,沒有人會承認你的自尊。

你處於社會的底層,什麼小老鼠,小蟑螂都敢咬你一口,撞你一下,把你當軟柿子捏。

當你背靠大樹、坐擁資源時,無數人討好你、巴結你,全世界都對你和顏悅色。

 

社會的真相就是如此讓人傷心:欺軟怕硬,拜高踩低,捏軟柿子,欺負傻孩子。

這個世界的溫柔,都來自於你的強大。

《認知覺醒》一書中寫道:覺知,自古以來都是精英的自我修煉方式。

7個能成事的頂級思維
7個能成事的頂級思維
2025-04-07 15:38:15
戀人之間最好的狀態
戀人之間最好的狀態
2025-04-11 0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