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愛的人,往往得到更多的愛
更新于:2025-04-11 01:34:20

不缺愛的人,往往得到更多的愛‍

我來說一個殘忍的事實:缺愛者“的愛,絕大多數都不是真愛。

換句話說,他們彷彿很容易投入感情,但這不是愛別人,而是想被別人愛。

他們愛人的能力並不是比常人更加高超,而是代表他們太容易把別人當成救命稻草。

/

曾經聽別人抱怨,自己不會談戀愛,每次戀愛的時候,談的自己筋疲力盡,感情卻是無疾而終,似乎自己天生不是戀愛體質。

但這種情況,往往不是不會愛別人,而是沒有先學會愛自己。

就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主角松子一生都在追求別人的愛,為了父親的讚賞,自己選擇了不喜歡的職業,為了男友的溫柔,自己從來不反抗,為了別人的愛,自己只會委屈求全。

最後的她,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如意后,選擇了自己放棄自己,那個被嫌棄的松子,看似不被人珍惜,但真正不愛她的人,是她自己。

一個人,無法決定別人喜歡自己的程度,但是能控制的,是自己對自己的愛。

而你早晚會發現,先愛自己的時候,才是對愛情最頂級的理解,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代替你愛自己。

愛只會流向不缺愛的人,就像銀行只會貨款給有能力償還的人。

越是內心缺愛焦慮又軟弱,越是會吸引來自私冷漠的渣男,相愛相殺。

你其實不是因為在乎他愛他才怎樣,你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滿足你對別人的高需求、你的聖母心和付出欲,想找個人來承擔你當下的婚戀焦慮和生活焦慮。

/

很多人在愛情裡,都會存在一個疑問—遇見愛情後,到底如何能留住愛情,又如何能令人著迷?

劉嘉玲的回答,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她說:“你要在你獨立的人生世界當中,去追逐更美好的自己。

因為,只有你過好自己的日子后,才會有人來愛你。

而兩個人之所以會在一起,和劉嘉玲的會愛自己,有脫不開的關係。

她從不依附於一段感情,哪怕再愛,也不會讓自己在愛情裡卑微到塵埃裡,和梁朝偉在一起時,不懼怕外界的流言,也不在乎那些所謂的“曾經的女同學”。

有次梁朝偉和劉嘉玲以及張曼玉參加活動時,梁朝偉十指相扣的,是自己的緋聞愛人張曼玉,這件事立刻在媒體中成了重頭戲。

有人問劉嘉玲,對此是怎麼看的。劉嘉玲說:“他真的喜歡張曼玉,我也很開心。他自己決定就好。張曼玉也是一個優秀的演員。

她愛梁朝偉,但不是瘋狂的愛,因為她的心裡,一直給自己留了位置。

所以梁朝偉最後,選擇了他的驅魔人劉嘉玲,哪怕自己一時心情不好想出去一個人旅遊,也不用思考要找什麼樣的藉口,哪怕自己隨性慣了,也不用擔心給對方不安全感。

因為劉嘉玲的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

她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工作,她喜歡梁朝偉,就和對方在一起,梁朝偉若是不選擇她,她也不介意,仍舊過自己的生活。

/

很多人跟自己較了一輩子勁,跟別人鬥了一輩子嘴,臨了才忽然發現,其實自己想要的不過是一種被接納、被包容的感受。

當他每一次否認自己的感受時,每一次為了輸贏而辯論時每一次把別人的善意推開時,真實的自己一直都在旁邊提醒他,不要把愛推開。

但當時的他不敢去承認那是愛,也不覺得自己配得上那份愛。

於是所有的不坦誠都化作了抗拒和攻擊,只要不承認愛的存在,就不必背負愛的壓力。

因為有時候不是沒有愛,而是自己不願糾正自我欺騙的心理,承認自己一直都在否認愛,是比從未得到過愛更難受的事情。

要建立穩定的愛的通路,關鍵還是在於自己。在遇見彼此之前,我們已經在各自享受著生命的豐盛。

愛是超越輸贏的,要想在愛中獲得平靜,就必須接受一開始遇到愛時,我們帶著完整的自己,帶著對於生命的好奇和從容,和彼此結合。

/

面對真實的自我有時的確是難以承受的,但如果不這麼做,以後還會有更多難以承受的事情。

如果想要越來越順,想不缺愛那麼就先學會坦誠自己的感受。

盡可能認識到真實的自己,如此,你才有可能真正愛自己,才會分辨真正的愛,才能把握住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