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社交平臺有人刷到哀歎自己的第N次面試又沒過,求助前輩幫忙指點迷津——
別輕易蓋章這是個想進大廠的秋招大學生,或者惜敗在上岸前夕的考公人。
人家有可能只是想開家小小的奶茶加盟店,結果在第一輪面試環節就被卡了。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加盟網紅連鎖店本來是個“有錢就能幹”的事兒,交完品牌費、租個店鋪就能開張。
真去諮詢才發現,才發現已經捲成了堪比大廠求職的“高傲職業”。
公司招人要求年齡不超2歲、學歷0碩士,還得有0年行業內經驗。
知名奶茶店要求加盟商本科學歷、有80年以上餐飲管理經驗,還得有0萬存款。
手裡揣著十幾萬想“送”給品牌方,結果發現面試店員之前自己還得先接受面試。 “高考都沒這麼努力過。”
@蘇念
最崩潰的是準備了好幾個月,一關關都闖過了,卻還是倒在了最後一輪“終審”。
“花錢的人還要被挑三揀四,這苦我還是第一次受。”
01
“以為要當老闆了,
結果是帶資進組的員工”
上班上夠了的打工人,有時候也會暢想辭職回老家開家奶茶店、小吃店。
像霸王茶姬、塔斯汀這些年輕人耳熟能詳的網紅牌子,往往會是第一個湧入腦中的選項。
本身名氣夠大、加盟模式也成熟,不需要從零開始調查市場喜好,貨源、設備什麼都是現成的…… 看起來非常適合沒經驗的小白。
00後的蜜雪冰城創業vlog@跟小瞿說晚安
本以為攔住自己的只有手頭捉襟見肘的存款,結果發現加盟的“審核面試通過率”,可能比在四線城市找一份月入過萬的工作概率還低。
以後去這些網紅連鎖店,看到店主要肅然起敬了。
因為他們不僅擁有相對雄厚的財力,還有過五關斬六將的魄力。
985畢業生去應聘大廠職位,需要經過簡歷篩選、筆試、HR面試,業務主管面試、背調……
一個想要開蜜雪冰城的店主,需要提交資料初審、學習網課、進行視頻面試、去河南總部參訪、把選址給地區經理評估……
任何一步卡住,都有可能被刷下來。
“加盟面試攻略”在網上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個內容品類。
每一個喜悅宣佈自己終於通過審核能開店了的視頻底下,都有心急如焚的人諮詢:“兩天還沒出結果是不是沒戲了? ”“面試官都會問什麼問題?”
而事實上,網上的很多加盟攻略分享,確實讓跑過普通求職市場的年輕人也聞到一種熟悉的味道。
“我以為僅自己找工作才吃這份苦,沒想到拿著十幾萬打算交給品牌的加盟商也吃這份苦,到底誰才是甲方?”
@XY-Goforit
大廠招聘會把能力不上不下的候選人簡歷“泡池子”,等著有名額再撈一撈;
古茗把沒有通過面談的加盟商放入“人才佇列”,後續有開店計劃再來啟用。
找工作時公司問你接不接受日常加班、大小周安排。
找加盟時品牌問你能不能全職在店6個月以上,不當坐享其成的老闆,只做兢兢業業的店員。
有人跳槽被下家問能不能3年內不結婚不生孩子,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
加盟商們被問手裡有沒有其他的茶飲店,如果有能不能轉店,一門心思撲在我家品牌的新店上?
@小兔瑞貝卡
很多人在面試被刷、審核未通過的時候,吐槽自己不像是個打算花錢的加盟商。
倒像是個“帶資進組的員工”——“誰能想到創業還得受上班的氣啊。 ”
比如蜜雪冰城如果面談不通過,加盟商會被建議到線下門店實地工作一個月以上,才能重新遞交加盟申請。
還需要實習門店的店主提供工作證明,堪稱是加盟界的背調制度。
去年開始開遍三四線城市的零食店趙一鳴、零食很忙等,想加盟同樣要過五關斬六將。
趙一鳴要求通過審過的加盟商在一周之內走訪20家門店,還得交一份專業市場調研報告,店還沒開先寫上作業了。
依然即使如此麻煩,加盟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有媒體報導,蜜雪冰城的加盟申請通過率僅有5%不到,霸王茶姬更是需要搖號才能申請名額。
很多加盟商哪怕所有面試都過了,依然要苦等半年才有開店機會,有錢都花不出去。
“現在在網上曬蜜雪冰城的參觀工牌(代表已經通過面試去總部學習了),比當年曬位元組工牌還讓人羨慕。”
@小何同學
02
我不嫌棄它「土」,
但它真嫌棄我窮
在面試和審核環節慘遭淘汰、無奈放棄的准加盟商們,很多都是沒啥經驗的餐飲界小白。
短視頻平臺上有一對小夫妻,因為原本的行業越來越難賺錢,決定用積蓄開家小店。 沒經驗也沒資源,才想從這些知名度高、天然擁有現成受眾的網紅連鎖店入手。
一開始想開蜜雪冰城,其他審核面試都過了,最後卡在選址上——前前後後遞交好幾次店面位置,但一直被總部打回來。
後來計劃改開塔斯汀,這下好了,連材料審核這關都沒通過。
@我是小檬兒
這些被加盟商抱怨“比高考還難”的連鎖品牌,幾乎無一例外是加盟行業里的頭部。
就像待遇到的公司會要求員工必須名校畢業一樣,想加盟的人夠多,品牌們當然也想“擇優錄取”。
事實上,“有幾年餐飲管理經驗”擱現在都已經算是低門檻的加盟要求了。
有的品牌乾脆要求申請人本人有三家以上相關行業的連鎖加盟經驗,而且還得是1000家門店以上規模的品牌。
作為參考,這兩年在一線城市遍地開花的費大廚辣椒炒肉,目前也只有150家門店。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個條件基本等同於說只找職業加盟商,不考慮個人開店。
有的品牌考驗加盟商的資金能力。 趙一鳴要求加盟門店的面積至少達到12平米,招牌0-0米。 相當於加盟商除了前期給品牌方的成本投入之外,還要付上一筆昂貴的房租。
蜜雪冰城前面的面試、資料審核都還算普通,但最後的“選址審核”才是加盟商心中的地獄模式。
有人先後提交了十幾個預期點位也沒能通過總部的審核,不是人流量不夠,就是附近競品太多。
換句話說,很多品牌篩選加盟商的標準已經變成了——確保你的店肯定能開起來、開長久,才允許你使用他們的品牌。
在大多數加盟模式下,品牌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費、品牌使用費,後續店裡生意好不好,都由加盟商自己來負責盈虧的,與品牌關係不大。
按照這個邏輯,加盟店越多、品牌收的加盟費也越多,似乎沒必要把門檻一提再提。
但對於這些頭部連鎖品牌來說,加盟費本身只是九牛一毛,真正賺錢的是當加盟店走入正軌之後,可以源源不斷地向這些店鋪賣設備、賣原材料。
@馬斯克楊
蜜雪集團去年全年總收入5.0億元,其中由0.0億元都是通過賣設備賣商品賺來的。 而加盟和相關服務的收入為0.0億元,佔總收入比例僅為0.0%。
在這種模式下,品牌們其實已經算是加盟店的供應商。
像塔斯汀之類的品牌,還會對月營業額超一定數額的店鋪進行按比例抽成。
開新店帶來的品牌使用費收入只是一錘子買賣,只有盡可能讓這些加盟店長久、紅火地運營下去,才能繼續把設備、原料賣出去,有持續的收入。
而對於另一些連鎖品牌來說,加盟本身就是他們進軍下沉市場、進入更多城市的策略之一。
大概從2021年開始,像喜茶、瑞幸等原本堅持直營的連鎖品牌都紛紛宣布開放加盟,以二三線城市為主。
霸王茶姬早期的加盟模式,也傾向於快速擴張佔領市場,而非單純想收加盟費。
有媒體報導,當時霸王茶姬的代理商會去找城市裡在核心商圈有鋪子的老闆,說服他們將現在的門店翻牌成霸王茶姬,通過加盟模式搶佔好地段、好商圈。
在需要迅速鋪開店鋪的時候,這些品牌都曾用各種補貼、低門檻來吸引加盟商入行。
而當市場開始轉向的時候,對於加盟商的門檻要求也在水漲船高。
03
門檻高的,
才是能賺錢的
一個趨勢是,如今這些網紅連鎖餐飲、茶飲品牌的加盟不僅是難,而且越來越難。
很多想加盟的人已經對嚴格審核、多輪面試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自己的所在的城市或許根本沒有名額。
今年3月有網友給塔斯汀打電話諮詢能不能在武漢開一個加盟店,得到的回復是整個武漢都已經暫停接受新的申請。
@敢說真話的詹詹
而喜茶更是在今年2月發內部信,宣佈整個品牌都暫停開放加盟,表示“行業的“數字遊戲”已走到盡頭。 ”
前兩年但凡是個有點名氣的連鎖品牌都在捲店鋪數量,開放加盟就是最快、成本最低的辦法。
開店到達一定數量,就意味著能夠形成規模效應,能夠以更低價格買到原料,同時也能更以更低成本拿下黃金店面位置。
但店鋪增長帶來的優勢並不是沒有頂點的——當周圍已經沒有其他的對手品牌了,競爭對手就變成了它們自己。
很多這兩年才開始嘗試加盟這些網紅連鎖品牌的人,都提到如今選址是一個很大的坎兒。
大多數品牌們為了避免加盟店之間互相搶生意,會設置距離保護,也就是不允許在老加盟店附近再開新店。
但很多品牌的店鋪本來就已經在前幾年的擴張過程中,變得格外擁擠。
現在想在四線城市開一家蜜雪冰城,已經很難在商圈裡找到一個周圍5.0公里內都沒有蜜雪冰城的商鋪位置。
不像市場上大把通過低門檻吸引一批創業小白,然後撈一筆加盟費就跑的“次拋型加盟”。
頭部連鎖品牌做的依然是長遠生意,當然也需要遵循市場規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下調整經營和擴張策略。
當自家經營的品類市場本身已經趨於飽和、甚至收縮,維護好已經有固定消費者的老店,比繼續開放更多加盟去“跑馬圈地”來的更加也更加有性價比。
事實上,很多加盟商雖然一邊抱怨自己“拿著錢還要求著品牌”“加盟難度堪比進大廠”;
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門檻高的專案,才是能賺錢的專案”。
去年霸王茶姬的閉店率僅有8.0%,古茗的數據是0.0%、蜜雪冰城是0.0%,都遠遠低於加盟行業的平均水準。
畢竟哪怕是折騰了幾個月最後沒有通過品牌的審核和面試,也比最後真金白銀投進去了,結果沒幾個月就因為沒客流賠光了要好得多了。
而對消費者來說,品牌對加盟商的嚴格篩選更是一件好事。
畢竟要求越高、管得越嚴,我們吃到嘴裏、喝到肚子里的東西也大概率更讓人放心。
“還在乎自家口碑和未來發展的品牌,總比只負責收加盟費、之後啥都不管的要可信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