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以為,人生是從春天到夏天,進入秋天再來到冬天,但是我錯了,人生有時候像冬天,有時候又像春天,我有過很多春天的美好時光。」
《苦盡柑來遇見你》的故事就是這麼展開的,以為善良的愛純被媽媽接回家後,便能在享有母愛的環境下就學,結果沒有;以為善良的愛純私奔後會獲得很多人的説明、諒解,結果沒有;以為善良的愛純婚後會受到婆家喜愛,結果沒有。然而,雖然沒有逆天改命的劇情,但她也收穫了短暫和媽媽同住的時光,收穫了一位真正疼惜她的男人,而這些正是支撐她活下去的動力。
《苦盡柑來遇見你》幾乎沒有逆天改命的劇情。(圖/翻攝自Instagram/netflixtw)
上片第一周釋出的前4集,馬上就能看出編劇的企圖心。他試著把所有會出現在愛情劇、婚姻劇和家庭劇的情節,通通打散再重新組合,並透過一些難以預料的語法表達出來。悲傷的橋段刻意添入喜劇元素,而美好的片段則常常像殘酷現實的前奏,也因此更能凸顯人生那些稍縱即逝的春天有多珍貴。
據瞭解,這位編劇使用「林恦賰」當成筆名,原因是他秉持著「編劇作家應該用文字說話,而不是站在作品面前」的理念,所以選擇隱姓埋名。
「林恦賰」的真實性別至今仍是謎團,就連主演的IU也未曾見過本人,雙方從頭到尾只靠訊息聯繫,這種神秘又低調的創作方式,也為整部劇集添上更多想像空間。
《苦盡柑來遇見你》的編劇和《三流之路》、《山茶花開時》是同一人。(圖/翻攝自Instagram/netflixtw)
最打中我的橋段,是愛純總是忘不了一個畫面,她為了尋找金明,陰錯陽差痛失小兒子銅明。她反覆回想,當時如果有抱抱他就好了,如果有提醒他乖乖待在家別亂跑就好了;趕去認屍跑的那段路,海浪不斷衝上岸的那個畫面,午夜夢回之際不斷反撲。後來,她總會在晚上9點後打電話關心大女兒是否到家,她也害怕搭上遠洋漁船的二兒子再也回不來。
面對銅明的離世,愛純一直很自責。(圖/翻攝自Instagram/netflixtw)
「每次我們因為做錯事自責時,我們就多懂事一點。」這種從生命經驗中淬鍊出的感慨,提供了觀眾一個重新檢視「如何與後悔共處」的機會,整部戲的立體感就此完全散發出來。
小兒子離開后,寬植和愛純一邊懊悔、一邊活著。(圖/翻攝自Instagram/netflixtw)
正因為生命的冬季永遠會在意外中到來,許多觀眾看完這部作品後,最直接的體會往往是「愛要及時」的感傷。然而我認為,每一種看似幸福圓滿的親情,背後通常都是在悔意中不斷調整與學習而成,無論再怎麼盡心盡力,這條路終究會充滿遺憾,因為「後悔」幾乎就是我們身為人的宿命。我們常常為做得太多而懊悔,為做得太少而自責;為曾經過得太輕鬆覺得愧疚,也為太艱苦而後悔;甚至連沒有及早察覺親人健康異狀,也成了心頭長久的負擔。
《苦盡柑來遇見你》描述寬植與愛純一生的故事。(圖/翻攝自Instagram/netflixtw)
這部劇的每一場日常,都像是在不動聲色地丟出一個問題,讓我們在看戲的同時,也忍不住回頭思考自己在意的那些道理。不同年紀、職業、立場的角色在對話中不經意流露出的想法,藏著很多細膩又貼近現實的人生智慧,就像劇中說的「也許根本沒有大人,看起來每個人都是小孩」。
畢竟,孩子不是從一開始就懂得世界,父母也並非生而全知。我們都站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一起犯錯、一起修補,跌跌撞撞地寫下屬於這個家的每一頁。到最後才發現家人之間並不是把彼此變成自己期待的樣子,而是像隊友一樣並肩走,學著一邊愛,一邊錯,一邊改,一邊等,等著彼此成為那個不完美、卻永遠不離開的人。
▼所謂的「大人」和「小孩」或許都只是這個世界所賦予的定義。(圖/翻攝自Instagram/netflixtw)
而在這段充滿糾結的過程里,我們能做的,其實是接納這些後悔,一邊後悔著,同時一邊生活著,學著在後悔中找尋動力,或許才是我們經營家庭、走過人生難關最根本的力量來源。因為唯有理解後悔的存在,才能讓我們持續前行。
整齣戲有很多內心對話和情緒堆疊的臺詞,其實和我們平常生活中那些想說又說不出口的感受很像,不華麗,卻真實得很動人。無論是什麼年齡層的觀眾,我想這部劇都能讓你帶走一些東西。2025年第一季就能看到如此優質的劇,真的很滿足。
筆者為《ETtoday星光雲》編輯,以上言論為個人立場,與公司無關。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