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足熬了個大夜。
上年紀了,確實熬不動了。
打這些字的時候,都是“殘血”和迷糊狀態,真不像年輕的時候,打完籃球外加酒桌總結,第二天依然活力滿滿...
但確實喜歡看國足比賽,熬夜也值得了。
哪怕,輸沙特了。
今天寫點什麼呢?
講比賽沒有太多意義,無非就是被對面圍起來打。
能只丟一球就已經謝天謝地、謝門框、謝大雷、謝蔣聖龍了...運氣稍微差點兒,就是慘案了,所以不贅述了。
沙特把握機會的能力,也確實不咋地。
只從0-1的結果,我能接受。
我要表達的,如標題所寫。
去看看賽后的評價,從球迷到媒體人,一些言論我真是覺得可笑又可悲。
媒體人為了流量就算了,球迷也幾乎沒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
一個國家,大群體對於這項運動的認知,往往也能折射出這個國家的該項目水準。
球盲、鍵盤俠(我也是)在什麼國家都有,但是我們這裡,媒體太發達了,林子太大了,所以...
拿國足來說,輸球罵教練是常規操作,質疑主教練用人,也是慣有的說辭。
千錯萬錯就是教練的錯,贏了球員牛逼,輸了怪教練,這不就是我們傳統的“體育文化”麼?
贏球吹上天,一輸球就罵爹罵娘罵球員罵教練罵協會,地域黑......這樣的大環境下要能發展好,那真是奇了怪了。
如果你還在為這場輸球生氣,那只能說是對中國足球的實際水準太不瞭解。
列舉球迷、媒體人的幾個評論來反駁一些:
1、你都歸化了,為什麼不給塞鳥登場機會?
哥們,林良銘被罰下,球隊少打一人,蔣光太傷退,控球率百分之二十,全員都在防守,都在疲於奔命,上塞鳥傳球給誰?讓他單打獨鬥嗎?
2、怎麼不上王鈺棟?
人家職業教練不知道球員水準如何是嗎?
U20的比賽和世預賽能一樣么?
再說了,你球都拿不著,怎麼衝?
如果王鈺棟上去,犯錯了,評論又會變成:
“這麼重要的比賽,你怎麼能讓一小孩上,國足是沒人了嗎?”
馬後炮,誰不會呢,哈哈。
歸根結底,現在的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言論,來源是我們的媒體、球迷沒有對自身實力有清晰的認知。
沙特的球員,在“土豪聯賽”裡成長,雖然在聯賽登場機會不多,但人家是不是能跟大牌們一起訓練、生活?
強隊的球員,很多是來自歐洲的,身價千萬的都有,包括印尼,一通歸化后,等於就是荷蘭二隊了。
我們的呢?
來自鄭州、廣州、梅州、蘇州、常州、梧州、蘭州、揚州、台州、泰州、杭州、溫州、衢州、錦州、涿州、德州、化州、惠州、雷州、連州...
輸球本來就是正常的實力體現,這個小組情況是:日澳沙一檔爭兩個直接出線,中印巴爭第四名。
咱之前贏了兩場,輿論變成爭取小組第二直接出線,XSWL...有美好的願望可以理解,但是不得實事求是么?
你覺得印尼、巴林是弱隊,那人家是怎麼看你的?
贏了印尼和巴林以後,更可怕的是,不只是媒體人,從球迷到高層...看上去都是這麼一個心態。
靠絕殺“死裡求生”贏的巴林,很快就又忘了自己是什麼水準了。
怎麼能踢上18強賽,這麼快就忘了?不得感謝人家新加坡門神呢...
本身自己就是被分為第五檔球隊,你告訴我哪個教練來能有用,球員一個個什麼水準沒點兒數嗎?
本來就是小組墊底的實力,硬是吹成出線大熱門,場場比賽龜縮防守,被人家摁在地上摩擦,靠防守反擊偷人家一個...
完完全全自己的腳下球,別人一卡身位就沒了,三秒都不到,全場有能連著三腳的有效傳球,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這是伊萬能改變的么?
他夠可以了,該贏的都贏了,客場拿下巴林已經是奇跡了。
我很希望國足能爭取個小組第四,能踢下一個階段。
當然,我更希望國足能去美加墨,這對於一個國家足球、體育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要。
但客觀講,這樣實力球隊,出現在世界杯的舞臺上...
連在高水平聯賽效力的球員都沒有,憑啥去美加墨?
行業,人,你和我,構成了這個社會。
足球折射社會弊病、環境與心態,社會弊病、環境與心態同樣形塑足球。
我們浮躁,我們急功近利,我們只想著出成績,我們太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
生活中的我們,也太容易美化那條沒有走過的路。
這一篇,不要覺得小編“不務正業”,不聊籃球。
今天說的很多話,尤其是中國球迷的心態、放在籃球上,同樣適用。
國足、男籃這般境況,不只是場上球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