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莉
北京有條徒步線路叫“香八拉”(從香山拉練到八大處),很受徒步愛好者歡迎。一位朋友慕名打卡,一來沒經驗,二來裝備不專業,一開始走不下來,但多“刷”了幾次不僅能走完全程,還愛上了徒步運動。然而,隱隱作痛的膝關節成為新困擾。到醫院康復科尋求説明后,朋友的疼痛逐漸緩解。
有人說,“運動的盡頭是康復科”。雖是玩笑話,但也提醒我們,愛運動的人未必會運動。
運動要循序漸進、遵循規律。如今,全民健身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群眾運動熱情高漲,但切不可“蠻幹”。首先,要瞭解自己,根據年齡特點、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專案。遼寧阜新有個國民體質監測中心,花半小時做個體質檢測,市民能得到一張免費的運動處方。有了“憑證”,適合參與什麼運動、哪些技能還需加強,一目了然。事實上,在醫院康復科就診,進行體質評估也是第一個環節。
如何讓運動康復惠及更多人?
觀念要跟上。運動康復並非專屬於運動員,如今日益普及。身體勞損或受傷后,不僅需要因人而異、緩解疼痛的方案,也需要恢復身體功能、矯正動靜體態的方法。康復醫學依託核磁共振等方式,借助等速肌力測試儀等設備,能拿出更具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同時,也幫助人們在治療過程中學會自主鍛煉肌力、避免損傷的知識。
缺口須補上。當前,運動康復領域的高品質供給仍不足,無法匹配不斷增長的群眾需求。運動康復涉及醫學、運動學等領域,對從業人員的資質要求較高。人才短缺、良莠不齊是當前限制該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原因,需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從業人員職業認定、建立針對不同人群的運動處方庫。
堅持運動健身,幫助人們獲得健康、享受快樂。運動康復學科和產業的發展,為全民健身提供支撐。在大江南北的活力圖景中,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運動康復大有可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4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