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油營養價值高?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飯?
更新于:2025-04-06 01:19:01

邢鄭

大米是我國大多數人的主食,然而網上卻流傳著不少它的傳說。有人說“白米飯沒營養”,也有人說“米油營養價值高”,還有人覺得“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飯”……

這些說法是真的嗎?今天讓我們來逐一揭開真相,吃個明白。

流言1:白米飯沒營養

流言:白米飯沒營養,是垃圾食物。

真相:該說法不正確。大米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但也含有一定蛋白質、維生素、物質等,能為人體提供必要的能量和一定量的營養物質,並非毫無營養。

碳水化合物是三大產能營養素之一,健康成人每天攝入碳水化合物的供能佔比推薦為50%~60%。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不僅會出現低血糖癥狀,還會讓身體產生酮體,進而導致口腔、汗液、尿液中都有這種不愉快的氣味,特別是說話的時候會有明顯的口臭。

美國人群的佇列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還可能會影響壽命。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与全因死亡率呈U型關聯,當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為50%~55%的時候,死亡率風險最低,而碳水化合物<40%和碳水化合物>70%都存在更高的死亡風險。

而每百克大米可提供77.2克碳水化合物,我們每天身體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都是靠大米滿足的。

除了碳水化合物,每百克大米還可以提供7.9克蛋白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每天谷類食物要吃夠200~300克,平時更建議粗細搭配著吃。如果吃200克大米、100克全穀物,那麼大米提供的蛋白質約為16克,可滿足一般女性蛋白質需求量的近30%,這貢獻也不算小了。

所以,在提供營養方面,雖然大米不能面面俱到,但沒它還真不行。目前我們主要是精製白米飯吃得過多,建議可以增加粗糧、雜糧,均衡搭配。

流言2:米油營養價值高

流言:粥上的米油賽人參,多餵小孩吃米油能補充營養。

真相:這種說法不對,米油並不是很營養。

米油就是平時煮粥的時候上面浮著的一層細膩、黏稠、膏油一樣的物質,含有高濃度的澱粉,其主要營養成分還是碳水化合物,也會含有部分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由於澱粉糊化程度高,所以比較好消化。

但米油的營養密度並不高,長期作為主食來餵食小寶寶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不過,有研究提到米油對緩解寶寶腹瀉的效果較好,加少量鹽后用於治療急性腹瀉引起的脫水效果甚佳,也可用於預防腹瀉後的脫水,腹瀉可導致水和電解質大量流失,米油加鹽可補充電解質。

流言3:有糖尿病,不能吃米飯

流言:糖尿病人要戒掉米飯,很多人就是吃米飯吃多了才得糖尿病的。

真相:該說法不正確。糖尿病誘發因素很多,吃米飯並不會導致直接患糖尿病。米飯也確實會升高血糖,但並非不能吃,適當吃米飯問題不大。

因為升糖問題就完全拒絕米飯,這種行為有點過猶不及了,畢竟米飯是絕大多數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糖尿病患者吃米飯的時候注意以下4點就好。

1、不要純吃白米飯,最好粗細搭配。用全穀物代替1/3~1/2的白米,比如鷹嘴豆、白芸豆、紅豆、綠豆、黑豆等食物,不僅能平穩餐后血糖,還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飽腹感更強,可更好地控制食欲。

2、煮飯不要加太多水,不要煮的時間太久。因為加水量越多、煮飯時間越長,餐后血糖越容易升高。

3、 不要長時間泡米。同樣的用水量,大米浸泡好幾個小時再煮比不浸泡直接煮更容易升高血糖。

4、吃米飯的同時,搭配蔬菜和蛋白質食物。比如鷹嘴豆米飯搭配西蘭花炒雞胸肉,先吃菜後吃飯,這樣的混合膳食更有助於平穩餐后血糖。

可見,患有糖尿病沒必要完全拒絕米飯,搭配好也是可以放心吃的。

流言4:吃冷米飯既減肥又健康

流言:把做好的米飯放涼會產生抗性澱粉,食物的熱量會降低,吃這樣的涼米飯不僅能減肥,還能更健康。

真相:相較熱米飯,涼米飯的熱量確實可能會有所降低,但減肥主要看全天總體熱量,單靠吃涼米飯很難達到減肥效果。而且,吃涼米飯容易導致腸胃不適,不建議這樣操作。

剛出鍋的熱米飯含有的澱粉屬於快消化澱粉,在小腸里20分鐘內可以被消化吸收,變成葡萄糖被人體利用。但如果把熱米飯放涼,低溫下便會出現“老化再生”的現象,這時候米飯中的抗性澱粉含量便會增加,抗性澱粉不會被小腸消化,不能被分解為葡萄糖供身體利用。

抗性澱粉的熱量值僅為快消化澱粉的一半左右,所以,抗性澱粉的含量增加了,就會導致吃進去的米飯可吸收的熱量降低,讓人覺得能減肥。

但是,不建議為了減肥每天吃冷米飯,因為這會增加腸胃疾病風險,得不償失。而且,能否減肥關鍵還是要看全天總熱量的攝入,如果總熱量居高不下,吃冰鎮米飯也沒用。

流言5:煮粥加鹼營養又好吃

流言:煮粥的時候放一些小蘇打,這樣煮出來的粥既營養又好吃,還能縮短煮粥時間。

真相:該說法不準確。煮粥放小蘇打,反而會破壞營養。

煮粥加鹼一方面可加速穀物中澱粉的溶解,提高谷類食物在煮制時的成熟速度;另一方面穀物澱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磷酸,主要以酯鍵與支鏈澱粉結合被吸收在澱粉上,磷酸的未酯化的羥基可以被陽離子(Ca2+、Mg2+、K+、Na+)中和,而使谷類澱粉的風味、膨脹性、溶解性、膠體性、導電性發生改變,從而增加了粥的粘性和光滑度,提高粥的口感,改善粥的風味。

但是煮粥加鹼會對粥中的營養成分產生破壞,特別是會增加B族維生素的流失,比如泛酸會損失90%以上。

所以,為了能攝入更多的營養,煮粥最好別加鹼。

總結

大米是餐桌上的重要角色,也是大部分人飽腹的關鍵。即使沒有錦上添花的烹調方式,也仍然讓人欲罷不能。希望大家不要被流言左右,一定要健康吃米,粗細搭配。

作者:薛慶鑫 註冊營養師

審核: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副主任

陳然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 副研究館員(科學傳播)/高級工程師

夏季用品提前登場
夏季用品提前登場
2025-03-26 0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