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也要“模擬人生”?或許遊戲NPC比你更懂人性 | 玩點好的
更新于:2025-04-14 08:59:37

‍‍文 | 劉崇江‍

編輯 | 劉士武

這個週末,華北地區將迎來罕見的極端強風天氣,很多朋友可能已經準備在家刷劇或打遊戲了。最近,「36氪遊戲」編輯部的小夥伴們體驗了一款很像《模擬人生》的新遊——《inZOI》,也許能成為大家週末的遊戲選擇。

《inZOI》遊戲海報

在解析這款遊戲之前,我們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AI能不能取代人類進行創作?這大概是近兩年人們最爭論不休的話題,也是這款遊戲最大的爭議之一。

目前的觀點也大概可以分成兩派:反對方認為,AI沒有生活經驗,並不能真正理解人類的情感,所以不可能進行真正的創作。但支援方的觀點更為直接:既然你說AI不能理解人類,那好,我只要把AI放進一個虛擬世界里,讓他生活一段時間不就好了?

如果放在以前,支援方很容易就受到這樣的反駁:你說得倒是輕巧,但上哪兒去給AI弄一個虛擬世界?

不過現在,AI可能真的準備好“模擬人生”了。

雄心勃勃的挑戰者,“模擬人生”賽道的新血液

2025年3月28日的《inZOI》正式上線。而這款遊戲最令人矚目的特點,就在於它利用生成式AI創建虛擬數位人物,構建了“智慧NPC”。

有玩家就曾分享經歷:“我本想撮合兩個Zoi結婚,結果其中一人突然辭職去流浪,另一個則沉迷炒股——我的月老計劃徹底泡湯!”

正如開發者所言:“我們不想讓NPC只是重複腳本,他們應該像真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

製作人金亨俊有著豐富的遊戲製作經驗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在《inZOI》發售之前,“模擬人生”類遊戲技術停滯已久——甚至在2024年9月,連EA都宣佈“不會再推出《模擬人生5》。

《inZOI》憑著技術革新的精神,在發售之前便成功登頂steam願望單榜首。上線首日,最高同時在線人數更是達到了8萬多人,成功躋身Steam平臺熱門遊戲榜單前列;並且在1萬多條評論中,收穫了83%的好評。

《inZOI》Steam頁面

在拼得”頭破血流“的各大遊戲賽道中,只有一類賽道顯得格格不入:大魚幾乎吃掉了所有的蛋糕,甚至能夠以自身的存在,來定義這類賽道的名稱——「模擬人生類遊戲」。

原因無他,《模擬人生》系列走的實在是太遠了。自1999年首次亮相以來,EA旗下的《模擬人生》系列就一直被奉為行業標杆。至今,更是已發售4部作品——《模擬人生4》這一部作品,就推出了超過90個內容拓展包。僅僅是買下所有的內容拓展包,都要花費上千元。

歷經四代的發展和無數內容拓展包的更新,《模擬人生》系列幾乎填滿了玩家想得到、想不到的每個角落。後來者不說超越,僅是比肩,都變得無比困難。

遊戲《模擬人生4》

例如,P社的《Life By You》就曾憑藉豪華的開發陣容,而被寄予厚望;《Paralives》也因為自己獨特的畫風,在這兩年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不過,挑戰老大哥可沒那麼容易——“模擬人生”類的遊戲,不僅不好做,還可能做不出來:

“去年6月份,P社突然宣佈《Life By You》取消開發,專案此前已經經過多次跳票,最後也沒能救回來;《Paralives》從首次公開至今如今已經過去六年,官方雖然宣佈2025年會放出EA版,但能否如約面世還是個未知數。”

最後,《inZOI》成了唯一正式登臺的挑戰者——壟斷了該類型二十多年的《模擬人生》,終於遇到了像樣的對手。

“AI+”成為《inZOI》的解題思路

頭部產品斷檔10年的品類,要如何走出第一步,是完全未知的事情。為了在被《模擬人生4》壟斷的行業里分得一杯羹,《inZOI》打出的第一張牌是“AI+”——它對AI的應用可以說融入了方方面面。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Smart Zoi”系統。《inZOI》利用的是NVIDIA ACE技術來構建智慧NPC——它們不僅能像傳統 NPC 一樣執行預設任務,還能通過 AI 技術展現自主性和人性化行為。

《inZOI》遊戲圖片

這些角色擁有獨立的生活目標和社會行為,能夠根據周圍環境和事件動態回應,為玩家提供一個更真實、更深度的類比生活體驗。例如,在遇到需要説明的人時,外向的NPC會主動搭話,而內向的NPC則會默默走開。

而在官方的詳細介紹中,Smart Zoi的功能主要涵蓋了以下四個方面:

①動態行為與互動:

每個 Zoi 都有自己的個性、動機和生活目標;它們會自主適應環境變化,例如根據時間安排作息或根據事件調整行動;玩家與 Zoi 的互動會影響其行為。例如,Zoi 可能因為玩家的決定改變生活方式。

②真實的社會類比:

上班、社交、購物、參與社區活動等;根據玩家的遊戲世界設定,Zoi 可能加入玩家設計的故事線,參與複雜的社會情境;Zoi 在城市中的行為類似於真實的社會人群。

③生成式敘事:

Smart Zoi 的 AI 驅動的動態敘事讓每個玩家的遊戲體驗都獨一無二;不同的 Zoi 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和事件,推動遊戲世界的故事發展。

④高沉浸感的交互:

通過語言模型,玩家可以與 Zoi 進行類似真人的對話;Zoi 能理解玩家的指令,並對其行動產生合理的反饋。

《inZOI》遊戲圖片

開發者如是評價自己的新技術:“希望通過英偉達的技術,為玩家們提供一個嶄新的城市構建視角與參與方式,讓玩家有機會真正參與到城市的生活中,用各種方式體驗這個類比城市的生動與變化。”

落實到具體的遊戲中,在主頁面的設置選項里,玩家可以看到“智慧zoi”的開關,打開之後,NPC即可根據經濟狀況、人際關係等多種參數,來進行動態的判斷,從而實現更為複雜的行為邏輯。

例如,對普通NPC而言,餓了才會出現進食的動作,但是如果是個智慧NPC,他則會根據自己今日的形成了靈活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例如,為了中午去逛美術館,NPC可能會出現提前吃飯的情況,而此時Smart Zoi選框也會對這一“異常行為”進行解釋。

除了表層的行為邏輯之外,smart zoi在情感邏輯上也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在B站UP主“sims阿咪”的一期實測視頻中,她在觀察NPC家庭時,遇到了一戶“奇怪的人家”:家庭積蓄極少,父母都處於無業狀態,且爭吵不斷;唯一的女孩還在上學,也時長處於悲傷之中。直到最後才揭開了真相:這戶人家剛剛才經歷了喪子之痛。

《inZOI》遊戲圖片

儘管NPC的邏輯合理性還有待提升,例如,父母一出門就會去逛精品店,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感情角度,都是難以理解的。但相比於《虛擬人生4》中人物死亡的潦草收場,《inZOI》在這方面可謂說是邁出了一大步,讓NPC有了更多的“活人感”。

而除了觀看NPC的人生之外,玩家也可以使用“Zoi Pen”工具來與NPC進行交互。在輸入了100字以內的指令之後,玩家就能直接影響到NPC的人生目標。因此,你不僅可以説明剛才的絕望父親走出陰影,還可以讓其他NPC變成“你想讓他成為”的人。

例如,如果輸入“你夢想成為好萊塢明星“,那麼該 NPC 餘生便會致力於成為”好萊塢明星”;反之,輸入“你想不計後果地找別人打架”,那麼它便會成為惡霸人物。

《inZOI》遊戲圖片

“AI+”遊戲的“阿喀琉斯之踵”

然而,高智慧AI的“聰明”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首當其衝的就是畫面精度。以最新的RTX5080顯卡為例,一旦開啟了Smart Zoi功能,畫面精度就會受到影響,畫面幀率也從120驟降至45;而某玩家在測評中指出,他的4090B顯卡在某些場景中,會直接降到20幀;3070顯卡在人多的場景,更是會變成PPT般的災難性卡頓。

《inZOI》遊戲配置表

在B站,《inZOI》因此被網友稱為“顯卡殺手”。儘管在遊戲的Smart Zoi設置中,開發者提供了更為細節的選項,例如在城市範圍內應用、在螢幕範圍內應用、佇列限制。但是從結果來看,這些降低顯卡壓力的“貼心方案”似乎用出並不大。

此外,Smart Zoi的智慧程度同樣受到質疑。以NPC的情緒系統為例,開發者雖然為角色設置了十幾種情緒狀態,但是,人物的情緒變化卻缺乏變化的過程:“前一刻還在微笑的角色,可能僅僅因為踩到水坑就瞬間暴怒,就好像患上了精神疾病一樣。”

又吃顯卡、又不好用——說到這一切的根源,就不得不回到藍洞公司所提出的“GSLM”技術上了。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LLM”技術。

大語言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擬人類的語言認知和生成過程

Deepseek、Chatgpt等AI工具已經融入了我們日常的方方面面,它們都是基於一種叫LLM(large language model,大語言模型)的技術實現的。但因為這些模型很龐大,消費者級的電腦難以承擔它所需的計算量,往往都是架在開發公司的大型專用伺服器上。因此消費者的每次提問都需要藉助網路,才能與開發公司的伺服器進行連接。

但是如果這一切都發生在遊戲裡,就意味著玩家就必須時刻都連接到網路,且隨著在線峰值人數的變化,回應速度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卡頓。

因此,藍洞公司自己開發出了一個輕型模型,也就是上文提到的“GSLM”系統——Gaming small language model,直譯過來就是“遊戲向的小語言模型”——它可以直接安裝到玩家的消費者級的電腦中。

以《inZOI》中擔任新手指導的psycat為例,它以一隻小貓的形態出現,你可以使用自然語言問它任何問題,它都能做出回答;除此以外,開啟Smart Zoi後NPC的各種行為邏輯、自主判斷也都是基於“GSLM”。

《inZOI》中擔任新手指導的貓貓

在大語言模型的遊戲輕量化運用方面,《inZOI》邁出了第一步。雖然最終的效果不盡人意,但在今天,這幾乎是我們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總而言之,《inZOI》試圖憑藉最新的AI技術,來打破“模擬人生”類遊戲的瓶頸;但是,它卻又不可避免地落入了“技術的陷阱”——這或許是所有先行者的悲哀與使命。

結語

1946年,人類的第一代通用電腦“ENIAC”誕生。它是一個真正的龐然大物:長30.48米,寬1米,佔地面積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而今天,我們最輕的一台電腦只有不到700克。

人類的第一代通用電腦“ENIAC”

小型化是人類科技進步的重要方向。它往往意味著一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百姓家、從科研走向市場;而遊戲發展的歷史也告訴我們,消費與科技歷來相輔相成——《inZOI》的嘗試,無疑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更多可能性。

如果有一天,AI真的能模糊掉現實生活與虛擬世界的邊界,VR與腦機介面真的能實現,那麼,那個被我們所展望的、遙遠的、模糊的“真·人工智慧時代”,或許也就並不遙遠了。

這些聽起來很虛無縹緲?沒關係,至少這個週末,還沒體驗《inZOI》的朋友們可以行動起來了!‌‌

本文首發自“36氪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