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剛開始不久,許多父母已經開始感到疲憊。可能是由於“假期綜合症”的餘波未平,不少孩子在開學初期難以集中注意力,學習狀態也遲遲無法恢復。
作為一個剛升入二年級的小學生的母親,過去一年裡,我投入了大量精力來培養他的學習習慣。雖然略有成效,但經過一個暑假,之前的努力似乎都付諸東流了。
例如,就在不久前,孩子剛開始還能認真寫幾個字,但很快他的注意力就開始分散。一會兒被窗外的飛機吸引,一會兒又盯著橡皮發呆,偶爾還起身去擺弄架子上的玩具……
本來只需半小時的作業,他卻拖了兩個多小時才完成,而且錯誤頻出。有句話說得好:只有認真對待作業的人,才能成為學霸。確實,良好的專注力是學習的有力保障!
專注力,也稱為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針對和聚焦於某一事物的能力。它是認知活動如感知、記憶、思維和想像等過程的基礎條件。
保持優秀的專注力對於大腦執行認識活動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專注力影響著每個人從出生到成年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方面。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擁有不同的專注力持續時間:
1歲以下的嬰兒:通常不超過15秒;
1.5歲的幼兒:可持續5分鐘以上;
2歲的幼兒:大約可持續7分鐘;
3歲的幼兒:能持續8分鐘以上;
4-5歲的幼兒:大約可持續12分鐘;
5-6歲的兒童:一般可持續15-20分鐘;
7-10歲的兒童:可以維持20-30分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持續時間通常是針對那些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任務,如做作業、讀書或上課等。
儘管孩子們普遍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但專注力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隨著日常訓練的增加,孩子們的專注時間會逐漸延長,專注力也會逐步提升。
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專注力可以分為五種重要的品質,這些品質共同構成了個體在不同情境下保持高效、準確和持久注意力的基礎。
集中性專注力
這是指大腦和身體對環境的警覺程度,有助於察覺特別是突發的資訊。例如,行走在路上時,一輛突然駛來的電動車會觸發身體的本能反應,避免潛在的危險。
選擇性專注力
這是指在眾多環境資訊中,能夠挑選出需要關注的目標或物件。比如在放學接孩子的時候,他們能在人群中迅速找到你並奔向你。
交替性專注力
指的是能否順利將注意力從一個目標轉移到另一個目標。比如孩子正在玩玩具時,敲門聲可能會讓他轉移注意力去查看是誰在敲門。
持續性專注力
即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於一項任務上的能力。例如,孩子可以連續20分鐘專注地完成作業,或者在課堂上專心聽講40分鐘。
分配性專注力
指同時將注意力分配給兩項或更多任務的能力。比如有些孩子喜歡在做作業的同時聽音樂,或者一邊唱歌一邊跳舞。
對於孩子們來說,這五種專注力的品質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任何一種或幾種品質有所欠缺,那麼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將會受到影響,進而大幅降低學習效率。
實際上,像我家孩子這樣的專注力“退步”,與假期並無太大關聯。在養育過程中,我們一些不經意的行為正悄悄破壞著孩子的專注力。以下七種行為是孩子專注力的“殺手”,大部分家長都有過類似的做法!
① 我們總是對孩子說“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卻很少告訴他們具體應該如何做。孩子的心裡充滿了困惑和委屈,自然難以專心做事。
② 當孩子玩得正開心時,很多家長會不時地詢問“餓不餓?”、“渴不渴?”、“要不要休息一下?”等等。過多的打擾會衝散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失去興趣。
③ 現在的孩子都不缺玩具,甚至有些家庭玩具堆積如山。孩子看得眼花繚亂,每個都想玩一通,但最終都玩不深,很快就失去了興趣,自然也無法專注於一件事。
④ 電子產品的誘惑
大部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已成為常態,不僅用於娛樂,學習上也經常依賴它們。長時間盯著螢幕使眼睛疲勞、大腦變懶,孩子習慣了動態畫面後,對靜態內容逐漸失去興趣。
⑤ 家庭環境的不和諧
比如家裡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整天提心吊膽、小心翼翼。這種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專注力,使他們難以集中精力。
⑥ 過度催促
大多數孩子跟不上家長的節奏,所以家長常常催促孩子“快點!再快點!”然而,這樣孩子沒有自主思考的時間。我們需要給孩子留些空間,讓他們自己慢慢探索,這樣才能提升他們的專注力。
⑦ 缺乏陪伴和親子遊戲
親子陪伴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家長與孩子一起玩遊戲不僅能增進感情,還可以在遊戲中鍛煉孩子的各種能力,包括專注力。因此,無論多累,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作為家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成為孩子專注力的“絆腳石”。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愉快的環境,讓他們的專注力自由翱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