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車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可朗逸從上市到現在一直都很火,大家也都很認可它。為啥呢?因為它空間寬敞,配置實用,性能也穩定。今天,咱就好好研究研究這款經典車型,不看表面,專摳細節。從它那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的外觀,到設計得很精巧的內飾,再到動力強勁的發動機,裡裡外外、仔仔細細地分析一遍,看看朗逸到底有多大能耐。當然,它要是有啥缺點,咱也不藏著掖著,一併嘮嘮 。
朗逸這車型,一看就是大眾家的經典款,模樣沉穩又大氣。前臉用的是那種星空式設計,上面像星星點點的點陣,顯得特別時尚、年輕。格柵面積大,還採用點陣式佈局,線條特別犀利,往前沖的感覺很強烈,讓前臉看著特別有勁兒。而且,這車全系都標配了全LED前大燈,照路特別亮,同時也讓車顯得更有檔次、更有科技感了。 從側面看,朗逸的線條特別流暢,看著就舒服,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車長4561mm,寬1740mm,高1470mm,是4門5座的三廂車。這樣的結構,車內空間大,實用得很,外觀看著還簡潔大方,一點不花哨。
車尾大燈主要以經典的紅色為主色調,在晚上開車的時候能更好提醒後方車輛注意減速。剎車燈位於尾燈的上方,採用三角形設計,顏色鮮豔奪目,在剎車時能夠快速點亮,提醒後方車輛注意減速;倒車燈位於尾燈的下方,在倒車時點亮,為駕駛員提供後方視野。
朗逸的內飾採用傳統的T字型佈局,方便駕駛者操作。座椅採用織物、仿皮、皮織混搭材質,柔軟舒適,支撐性和包裹性良好,能提供較好的乘坐體驗。部分高配車型配備了大尺寸的中控顯示幕,支援CarPlay、CarLife手機互聯,畫面清晰,多媒體娛樂和導航系統功能齊全。多功能方向盤集成多種常用功能按鈕,操作便捷,提升駕駛體驗。
但是受成本限制,車內採用了大面積的硬塑膠材質,特別是中控臺、車門內飾板等部位,塑膠感較強,整體質感和高級感不足,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而且朗逸整體內飾設計風格偏向於中規中矩、傳統保守,缺乏個人化和創新性,對於追求獨特和新穎內飾設計的消費者來說,可能缺乏吸引力。
接下來再看看朗逸的動力板塊,其動力系統布局相當貼心,提供了1.5L自然吸氣與1.5T渦輪增壓這兩種動力總成,無論你是鍾情於經濟實用,還是癡迷強勁動力,都能對號入座。先看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它的最大功率可達81kW,峰值扭矩為141N・m,按照WLTC綜合工況來算,百公里油耗低至5.4L,這般表現對於那些日常通勤、追求穩定駕駛感受,同時又想在燃油費用上精打細算的消費者而言,堪稱理想之選。
不過,凡事皆有兩面性,1.5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短板也較為明顯,要是車內滿載乘客,跑高速或是遭遇爬坡路段,動力就稍顯疲軟;高速超車時,更會因為動力儲備吃緊,讓駕駛者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暢快駕馭。
再看看1.5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飆升至118kW,峰值扭矩也達到了250N・m,油耗表現同樣出色,WLTC綜合工況下百公里油耗也能控制在5.4L。很顯然,這款發動機專為追求速度與激情,渴望擁有酣暢淋漓加速體驗的使用者量身打造。至於1.5L車型所匹配的6AT變速箱,它在調校上更傾向於燃油經濟性與駕駛平順度,升擋操作十分積極,盡可能維持低油耗狀態。但弊端在於降擋反應遲緩,尤其是中高速行駛時想要迅速超車,發動機轉速沒法及時攀升,導致車輛爆發力欠佳,一定程度上給駕駛體驗打了折扣 。
總的來說,朗逸這款車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外觀上既有大眾經典沉穩的風格,又通過星空式設計等元素增添了時尚感,側面線條流暢,車尾大燈設計實用且醒目。內飾佈局合理,座椅材質多樣,部分車型的中控屏和多功能方向盤也帶來便利。動力方面,兩種動力總成滿足不同人群需求,1.5L經濟實惠,1.5T動力強勁。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內飾大量硬塑膠拉低了整體質感,設計風格偏保守,1.5L車型滿載時動力不足,6AT變速箱降擋遲緩。但瑕不掩瑜,朗逸依舊憑藉諸多優勢,在競爭激烈的家用車市場站穩腳跟,成為許多家庭購車時的重要考量物件。若大眾能在後續改進這些不足,朗逸有望在市場上展現出更強的競爭力,吸引更多消費者為其買單。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