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湖晚報
編者按:4月23日,第 30 個世界讀書日即將翩然而至。在這個以書香為底色的日子里,我們帶著“擁‘報’成長”活動奔赴而來——以多元形式搭建閱讀橋樑,讓報紙這一承載時代記憶的文字載體在數位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讓老報紙玩出新花樣,邀小記者們一起解鎖“讀報新姿勢”!
我們將通過AI讀報、讀報微視頻、高端講堂、讀後感徵集等活動和措施,提高少兒對報紙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增加報紙的閱讀量和讀者群體,尤其是吸引青少年參與到報紙閱讀中來,促進全民閱讀的深入開展。
如果你在讀報或讀書中有任何體會與感悟,請將其寫下來,投稿至讀嘉·小記者平臺【專題投稿—擁“報”成長】。
我的讀報體驗
N海寧市第一初級中學805班 朱新睿
指導老師 安芳君
在當今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要瞭解時事新聞,一般都是掏出手機打開新聞熱搜或其他的APP,用網路這種新媒體使我們不出家門即瞭解大千世界,逐漸積灰塵的報箱說明報紙將要成為大家的過去。
那麼,報紙真的不適用了嗎?
答案並非如此,翻開《南湖晚報》你會發現,相較於網路上無聊又費精力的消息,報紙上的新聞更具可靠性和實用性,相較於網路上缺乏文學味,死板苦澀難懂的文字,報紙上各界人士新鮮有趣的文筆更使人精神大振,相較於網路上苦苦搜尋,在眾多虛假資訊中迷失自我,報紙上精挑細選,受大多數人認可信任並喜愛的資訊能讓你準確地了解社會上發生的事情。
報紙,不能被忘卻,也不能成為歷史。
報紙,不僅是信息傳播的途徑,也是社會上人們交往與交流互補的視窗,在報紙的字裡行間流覽,你會發現各種鮮明的人物躍然紙上,他們用心與讀者交談所思所想。報紙也可以作為我們休息放鬆的載體,一杯清茶,一份報紙,一雙眼睛便可以度過一個悠閒又不空虛的早晨。
也許你要提到網上看新聞方便快捷,但你又不曾想過,你看一份報紙也僅是把小屏變成大屏,死板變為有趣,無聊變為實用。
現在你想讀報了嗎?
有心還需有力
N清華附中嘉興學校403班 虞檥宣
指導老師 潘國新
那天,我走進書城,在書架上“掃描”起來,《稻草人》跳入我的眼簾,“稻草人”還能寫成書名,太有意思了,我便抽出書架,帶著好奇走進了《稻草人》的世界。它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寫的。這本書裡寫了許許多多的童話故事,讓我們看盡社會百態,這些故事不僅極具趣味性,而且寓意深刻,能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讀者善良、勇敢、誠實、團結等多種美德,令人獲益匪淺。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就是《稻草人》。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被固定在田地里的稻草人,他的職責就是驅趕那些破壞莊稼的害蟲。稻草人非常盡職盡責,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他從不偷懶,從不貪玩,一心希望自己的主人有個好收成。然而,當蟲子侵食莊家時,稻草人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莊稼被蟲子一點點吃完。讀到這裡,我想:我們不僅要學習稻草人無私奉獻、忠於職守的品德,更要不斷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説明更多的人,才能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讀著讀著,讓我想到一句名言,“掌握技能,如同手握利劍,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同時也讓我想到了中國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他 1935年8月赴美留學,1955年9月17日歷經磨難,幾經周折,終於回到祖國,開始奉獻國家。用了10年時間,為中國製造出了導彈,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如果錢學森只有愛國之心,沒有強國之術,是不是就和稻草人一樣,有心而無力呢?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有這樣的體會。比如我的語文老師,不僅師德高尚,而且普通話字正腔圓,粉筆字端正、美觀,講課生動有趣,贏得了學生的讚譽。我想我也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學會服務社會的本領,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由此可見,我們不僅要學習稻草人助人為樂的精神,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説明更多的人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