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運動和從不運動的孩子,高考後差距有多大?
更新于:2025-04-02 15:49:11

提起運動,人們想到最多的一般都是強身健體,卻很少有人知道它還有一項極為關鍵的作用,那就是開發智力、提升成績

01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

21 世紀初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生理學家查理斯·希爾曼,通過一系列專業的運動測試,從216名三到五年級的學生中,挑選出了40名學生組成實驗小組,其中一半學生體能較好,另一半學生體能相對較差。

接著,查理斯教授對這兩組學生進行了基礎的認知能力測試,結果顯示體能較好的學生在測試中大腦更為活躍。

隨後,他又設計了一個對比實驗:讓一組學生在跑步機上快速行走20分鐘,而另一組則靜坐20分鐘。

待兩組學生的心率都恢復正常後,他利用腦電圖設備記錄並分析他們的腦電活動,以評估大腦興奮度、專注度及信息處理效率等認知功能指標。

實驗結果表明:快速行走20分鐘后的學生在後續的認知能力測試中表現更為出色,與靜坐的學生組相比具有顯著優勢。特別是那些原本體能較好的學生,他們的表現提升更為突出。

02 風靡美國的“零時體育計劃”

基於查理斯·希爾曼的研究,包括內珀維爾中學、漢普頓中學在內的美國多所中學,開展了一項名為“零時體育計劃”的活動。

此項計劃規定,學生早晨到校后無需先讀書或者上課,而是先去運動場運動,等學生的運動量達到心跳達到最高值或者最大攝氧量的70%,才開始上課。

計劃最初推行時,收到了很多學生家長的抵制,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們本來就不願早起,上課前再去做一番體力運動,豈不更沒精力學習?

然而,隨著計劃的推廣實施,家長們改變了看法,原來在“零時體育計劃”實行了一學期后,學生們發生了一系列積極的變化。

首先,學生們上課時表現的更清醒,專注力更集中,氛圍更活躍,學習態度也更積極,作業完成質量和考試成績也都有所提升。

其次,學生們的出勤率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第三,校園裡打架鬥毆等事件相應減少了很多。

現在,該計劃不僅風靡於美國各學校,而且已影響到我國,目前,我國許多學校也開始探索並嘗試引入類似的體育活動方案。

03 運動為什麼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為什麼經常運動的孩子,會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經常運動與從不運動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第一,改變大腦結構和功能

研究發現,運動不僅可以促使大腦內海馬體(與學習和記憶密切相關的區域)的發育,還可以增加心臟泵血量,使大腦神經細胞的數量增多,大腦神經元連接更緊密。

這就意味著經常運動的孩子,大腦可得到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更充足,神經傳遞物質的效率更高。

所以,經常運動的孩子,在學習、記憶、注意力等認知功能上,自然表現的比不愛運動的孩子更好。

第二,促進神經遞質分泌

運動被證實能夠刺激大腦分泌多種神經遞質,尤其是與獎賞、快感和注意力密切相關的神經遞質—多巴胺。

多巴胺分泌不足時,人們可能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此外,運動時還會促進大腦分泌一種,促進大腦神經元增殖和分化的特殊蛋白質——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數),進而優化大腦的結構和功能。

所以,相比不運動的孩子,經常運動的孩子,在學習上可能更專注、高效,且更容易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第三,促進心理健康

運動除了可促進大腦分泌神經遞質,還可促進或者抑制大腦分泌各種激素,比如促進大腦分泌血清素(在調節情緒、睡眠和食慾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抑制大腦分泌皮質醇(與壓力相關)。

因此,相比不愛運動的孩子,經常運動的孩子不僅情緒、睡眠、食慾更好,而且壓力也更小,所以,在學習上往往能展現出更強的抗壓能力和更高的學習效率。

窮富,早有因果!
窮富,早有因果!
2025-03-26 07: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