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鳴很忙是一家以賣零食為主的連鎖企業。
近日,這家企業由“湖南鳴鳴很忙商業連鎖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湖南鳴鳴很忙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
同時,公司註冊資本從2471.63萬元擴充至4000萬元。有業界人士認為這些舉動意味著鳴鳴很忙距離傳聞中的上市更近了一步。
此前不久,鳴鳴很忙公佈了2024年業績:在營門店數已經超過15000家,營收突破555億,平均每天達到1.5個億。
增速方面,2023年,鳴鳴很忙剛剛完成合併不久,總營業收入僅為238.65億元,門店數量僅為7000家,也就是說,一年時間,鳴鳴很忙的規模擴大了一倍還多。
也難怪業內有很多傳聞稱,鳴鳴很忙正在準備上市。
如果有一天,鳴鳴很忙真的計劃上市,其可能更需要關注的是:能否找到支撐業績持續穩定增長的新增長點。
先來回顧一下鳴鳴很忙的發展曲線。
2021年4月,零食很忙拿到了2.4億A輪融資,2022年其門店數量達到2000家。2023年2月,趙一鳴零食也完成A輪融資,門店數量也突破了1000家。2023年11月10日,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官宣進行戰略合併,這一消息震動業界。
合併伊始,零食很忙的門店數量為4000家左右,而趙一鳴為2500家左右。而到2024年底,雙方門店總數量已達15000家。
一句話總結,鳴鳴很忙亮眼的營收或許主要得益於其快速擴張的門店數量。
門店擴張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有很多,不過主要還是因為:
“鳴鳴很忙站在了風口之上。”
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都是在2021年左右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彼時,大量實體店受封控和經營困難等原因影響而關閉,商業街、社區鋪面空置率上升。這使得二者可以以極低的轉讓費甚至免租條件拿下核心地段門店,大幅降低初期擴張成本。
同時,傳統商超、便利店銷售受阻,食品品牌庫存壓力激增。零食量販店憑藉規模化採購優勢,以低價吸納臨期或庫存商品,既説明品牌商消化庫存,又為自身帶來高性價比貨源。
2023年以後,經濟進入恢復期,線下零售開始回暖。不過,消費的主流已經從“貴的就是好的”轉變為追求極致性價比。
於是,以低價+嚴選為主要賣點的量販零食愈發火熱。各類全新的零食量販品牌也在這個時期蜂擁而出。
鳴鳴很忙就是抓住了這個波峰紅利,實現爆髮式增長。
但是,紅利總會有盡頭,人口是有限的,社區是有限的,市場對量販零食店的需求也是有限的。當市場接近飽和,如何在增加門店數量之外尋求新的增長點可能是鳴鳴很忙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當然,能夠成為行業巨頭,也不能完全歸因於時代風口,鳴鳴很忙自身的經營也很重要。
通過建立統一採購,數位化管理和輕資產擴張等一套完整的標準化運營模式,使得鳴鳴很忙逐步擁有了成熟的供應鏈,使得其門店能夠穩定地保持低價。
但是反過來說,價格低也就意味著利潤薄,經過幾年的發展擴張,零食折扣店行業從藍海迅速進入紅海,競爭加劇,單店利潤下滑,加盟商回本周期延長,行業面臨飽和與整合。
2024年初,零食很忙與好想來之間,發生了一場備受關注的“翻牌”風波。
零食很忙通過官方公告直接點名競爭對手好想來,指控其通過高額補貼、高價收購門店等不正當競爭手段,誘導加盟商更換品牌招牌。這一公開指責將行業內的"翻牌"亂象推至台前。
但是,在零食很忙公開"開撕"之前,另一品牌來優品的加盟商們已率先採取行動。他們通過聯名簽字、按手印等方式集體發聲,控訴趙一鳴零食的業務人員為迫使門店"翻牌",採取了包括威脅在內的不當手段。
這一風波引發輿論一時熱議,雙方都為就相關指控做出官方回應。但這些接連發生的亂象,表明瞭零食量販行業的競爭或許已經進入存量時代,未開發的優質市場資源已然不多。
此等背景下,繼續低價競爭,可能不是長久之道。
為了應對零食量販店盈利困難,競爭殘酷的現狀,鳴鳴很忙開始嘗試擴充門店的商品品類,向折扣超市轉型。
2025年2月17日,鳴鳴很忙宣布集團旗下兩大主力品牌"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同步完成3.0版本門店升級。升級后的門店面積擴展至約200平方米,在原有零食品類基礎上,新增了包括鮮食、冷凍食品、烘焙雞蛋、日用百貨以及文具潮玩等多個商品類別,
此外,還官宣推出趙一鳴省錢超市,定位於硬折扣模式。
這一些列戰略決策,表明鳴鳴很忙已經正式由零食連鎖轉向折扣超市。
問題是,鳴鳴很忙的商業模式,是否能撼動傳統超市這棵大樹?
傳統超市主要依靠收取供應商進場費、貨架等渠道費用盈利,這種"房東式"經營導致商品價格虛高、選品殭化。數據顯示,傳統超市平均單品數量超過3萬個,但滯銷商品佔比高達30%,庫存周轉天數普遍在30天以上。
這種陳舊的商業模式已顯疲態,以永輝、大潤發為代表的超市巨頭近年來業績持續下滑,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這一點。
相比之下,鳴鳴很忙的商業模式通過廠家直采和現金結算模式,將商品加價率控制在15%左右,商品周轉天數僅7-10天,庫存損耗率控制在2%以下。轉型後的折扣超市凈延續量販零食店的效率和價格優勢。
總之,作為挑戰者,鳴鳴很忙的效率和價格優勢很可能對傳統超市業態產生衝擊。
不過,前路也並非一片坦途,鳴鳴很忙轉型折扣超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過去的零食量販門店面積普遍在100平方米以下,而3.0版的新店型,由於品類擴充,其門店面積將相應擴大到200平方米以上。這就使得開店成本陡然增加。
根據相關統計,零食量販店轉為折扣超市,整體費用要增加50%以上。
過去的零食量販門店,收銀員的動作和講話,理貨員的擺貨和理貨手法,都有固定標準,經過標準化培訓後上崗。店長只需要管理好員工出勤等瑣事即可。
但是進入折扣超市時代,管理複雜度呈幾何級數增長。鮮食、烘焙等短保商品要求每日補貨2-3次,損耗率可能升至5-8%。這種情況下,員工標準化培訓的難度和店長管理難度都會大幅提升。
經營成本增加,經營難度變大,3.0店型是否還能如之前那樣迅速擴張,恐怕還需要時間檢驗。
當然,擴張和開新店是鳴鳴很忙的看家本領,既然已經做了推出折扣超市新店型的決策,自然不缺乏大規模鋪開的決心。
但是這意味著,鳴鳴很忙要將更多的資源投注於新店型。
2024年,鳴鳴很忙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15000家,進入3.0時代,這個數位一定會再次大規模增加。
門店越開越多,規模越來越大,鳴鳴很忙是否能維持對轉銷商的強管控模式將是一個疑問。
對於任何大型組織而言,規模化和有效管理都是一對矛盾體。
大型組織為了維持統一,往往需要統一的制度和管理策略。但有效管理的關鍵在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一套方法應用於所有不同場景,就會出現管理失效問題。
具體到鳴鳴很忙這裡,其管理將門店裝修、產品陳列、食品安全衛生、員工形象及服務等80多種內容納入標準化體系。
在門店數量有限時,這種模式可以保證消費者體驗一致性,提高運營效率。但是,當門店數量越來越多,這種“一刀切”式的標準化管理可能就會出現力不從心的地方。
具體表現就是進入萬店時代,一些門店出現食品安全質量問題。
2024年8月21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佈的通告顯示,汕尾市城區趙一鳴零食店銷售的奶油味瓜蒌籽、揭陽市榕城區趙一鳴食品店銷售的醬花生(川香麻辣味),這2批次樣品都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
況且折扣超市與零食量販店在商品類目、門店位置、消費場景等都不盡相同。
如果將過去應用於零食量販店的商業管理模式完全照搬到3.0門店,很可能會出現更多水土不服,管理失效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鳴鳴很忙如果要維持對加盟商強管控模式,或許不得不將更多資源投向到3.0門店當中。
此外,3.0門店開店成本更高,經營難度更大。所以為了吸引加盟商,很可能不得不加大優惠力度。
畢竟,就在2024年,趙一鳴零食就曾推出過推出了“五個零政策”,號稱免收加盟費、管理費等多項費用,還提供高額補貼,吸引更多人加盟。
這時就會產生另一個矛盾,3.0門店掙錢了,1.0和2.0時代的老加盟商怎麼辦?
當前零食量販店數量過剩,單店利潤下降,客流量減少已是既成事實。老加盟商的日子本來就很難。
根據經濟導報相關報導,有加盟商反應,開一家零食很忙的門店,此前測算的回本周期在17個月左右,而根據最新的經營數據測算,回本周期已經達到了38個月。
如果這時候,鳴鳴很忙集團將更多資源偏向於3.0新店,那老加盟商的日子將會更加水深火熱。
可以理解,鳴鳴很忙對市場飽和以及增速放緩的焦慮,但是轉型之路不能把老加盟商當做棄子。鳴鳴很忙在決定進行下一輪狂飆突進的擴張之前,也許應當採取一些措施彌補一下受傷的老加盟商們。
總之,從零食連鎖轉向折扣超市的戰略既有機遇,又有挑戰,至於成效如何,仍待時間檢驗。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資訊,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資訊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