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以後,每天睡多久最健康?揭秘8小時睡眠論的真相
更新于:2025-04-13 15:52:14

張大爺今年65歲,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儘管他每晚都盡量早睡,卻經常在淩晨三四點醒來,導致白天時常感到迷糊不清。

一天,當張大爺向好友李大爺抱怨睡眠不足的困擾時,李大爺卻表示羨慕,甚至認為睡得越少可能越聰明,壽命也可能更長。

張大爺對這種觀點持懷疑態度,但李大爺反駁稱,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點就是睡眠時間短,比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和英國首相邱吉爾。聽了這番話,張大爺似乎覺得這種說法也有些道理。

面對這場關於睡眠的爭論,許多人或許都會好奇:究竟是少睡能長壽,還是多睡會短命?

一、長期缺乏睡眠,對身體的危害有多大?

眾所周知,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睡眠時間往往會減少,有時每晚僅睡4到5個小時。社會上普遍有一種觀念認為老年人睡眠少是正常的,甚至有說法聲稱“睡得少活得長,睡得多死得快”。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首先,確實有不少研究顯示,過度睡眠確實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例如,英國基爾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聯合多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全球範圍內超過300萬名參與者74項高品質睡眠與健康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平均每晚睡眠10小時的人與每晚睡眠8小時的人相比,早亡的風險增加了30%,其中死於中風的風險上升了56%,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49%。

但這並不意味著少睡就能延長壽命,因為同樣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帶來多種健康風險。

1、縮短壽命

悉尼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品質差的無心血管病史的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減少了2.31年和1.8年。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是與睡眠相關的呼吸障礙,這可能導致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減少6.73年和7.32年。

2、慢性病風險增加

倫敦大學學院發表的一項針對7000余名中老年人的研究顯示,50歲時每晚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與每晚睡7小時的人相比,在接下來的25年內被診斷出患有慢性疾病的幾率增加了20%,同時被診斷出患有兩種以上慢性疾病的幾率增加了40%。

3、負面情緒增多

《行為醫學年鑒》上發表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緊張、孤獨、沮喪等負面情緒,還可能出現背痛、腸胃不適和頭暈等癥狀。隨著睡眠不足的時間延長,這些負面情緒也會加劇。

4、加速衰老

一項針對33名女性在懷孕期間及產後一年的情況分析表明,產後6個月內每晚睡眠不足7小時的女性與每晚睡眠超過7小時的女性相比,生理年齡增加了3到7歲。這說明產後睡眠不足可能使女性的衰老過程提前了3到7年。

5、失智風險增加

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對8000多名中老年人進行了長達25年的追蹤隨訪,結果發現五六十歲的人如果每晚睡眠時間低於6小時,其患失智症的風險將增加30%。而那些每天晚上只睡5小時的人,與每晚睡7到8小時的人相比,患老年失智的風險翻倍。

二、8小時睡眠理論被挑戰,理想的睡眠時長是多少?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這足以說明睡眠的重要性。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每晚8小時的睡眠是最理想的。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挑戰這一傳統觀點。

日本東京大學在JAMA由以下開發商製作:Cub《網路開放》上發表了一項涉及32萬余名亞洲成年人的大型佇列研究,該研究進行了近14年的隨訪。結果表明,每晚睡眠7小時的人群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以及其他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降至最低。

具體而言,與每晚睡眠7小時的人群相比,每晚睡眠8/9/10小時的人群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增加了9%、18%和43%。

與此相似,2022年4月,復旦大學馮建峰團隊與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自然》子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也支援了7小時為最佳睡眠時長的觀點。

該研究分析了英國生物資料庫中近50萬人的數據,結果顯示每晚睡眠7小時與認知功能和心理健康之間存在積極的關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的主任醫師郭兮恆指出,睡眠時長應根據個人需求而定,並非越多越好。不同年齡段有各自適宜的睡眠時間,例如學齡兒童和青少年需要9到10小時的睡眠,20到30歲的人群需要7到9小時,而30到50歲的人群則需要7到8小時。他建議晚上10到11點入睡對心血管健康最有益。

三、60歲以後,改善著眠應記住這4點

對於睡眠品質不佳的老年人來說,想要提升睡眠品質,以下幾點至關重要:

1、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

養成每天按時起床和上床睡覺的習慣,有助於穩定生物鍾,使身體能在固定時間自然產生困意,從而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

2、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睡前確保環境昏暗、安靜,並調整好被子的厚度和枕頭的高度,這些都有利於褪黑素的分泌和促進睡眠。

3、睡前避免飲水

由於老年人括約肌功能可能下降,夜間頻繁起夜會影響睡眠。因此,應盡量避免睡前飲水,並可適當進行鍛煉括約肌的運動。如果夜尿頻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時就醫。

4、睡前以靜態活動為主

睡前應避免情緒激動,可以選擇閱讀、看報、聽音樂或閉目冥想等方式放鬆身心。

總之,睡眠品質對健康至關重要。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不同,關鍵在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模式。如果你能在醒來後感到精力充沛、充滿活力,那麼你的睡眠時間就是合適的。不必過分拘泥於具體的睡眠時長。本文提及的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