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胃潰瘍,這些頑固的老胃病常常伴隨著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胃息肉往往在治療其他胃疾病時被意外發現,它其實是胃粘膜表面上的突起狀乳頭狀組織。雖然大部分胃息肉是良性的,但若長期忽視,也有可能演變為惡性腫瘤。
山東的趙軍,現年46歲,他在一家知名企業辛勤工作了十年,如今終於晉陞為項目經理。然而隨著職位的提升,他的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大,不僅頻繁地熬夜、應酬,還要時刻圍繞著項目轉。儘管這樣,他的業績卻出人意表地大幅下滑。
2018年6月,長期的不良飲食習慣讓趙軍經常感覺腹部脹滿,並且反覆出現泛酸噯氣的情況。他的妻子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偷偷為他安排了一次全面的體檢。結果出來后不久,體檢中心就打電話告訴他,胃鏡檢查在他的胃部發現了兩枚直徑為0.2-0.4cm的小胃息肉。儘管未見到糜爛或潰瘍的跡象,醫生依然建議他去大醫院複查,以決定是否需要切除。
對手術本能抗拒的趙軍上網查詢后瞭解到,直徑達到0.5-1.0cm以上的胃息肉,基底較寬且有癥狀及惡性變化的風險時,才需要考慮手術切除。由於他的息肉較小,他選擇了保守療法:戒煙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並保持定期複查。這讓他暫時放下心來,打算以後好好調整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但實際情況總不像計劃中那麼順利。趙軍的工作進入了關鍵階段,連最基本的運動和規律飲食都難以保證。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開始大量攝入咖啡。
到了2018年10月,趙軍突然感到上腹部刺痛並伴有難以描述的脹滿感。奇怪的是,當他按摩腹部時,痛感會加劇。隨後,他的食慾減退,每餐只能勉強吃一點點,且經常感到噁心想要嘔吐。由於工作繁忙,他沒有及時處理這些消化系統的小問題,直到連續多天發現自己排出了黑色糞便。
黑色的大便可能是因為攝入了含鐵較高的食物如豬血、鴨血等,也可能是由於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抗凝血藥物所致。不過在趙軍的情況下,這些可能因素都可以排除,唯一剩下的可能就是消化道出血了。
趙軍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急忙前往醫院就診。胃鏡檢查顯示他的胃體粘膜水腫,紅白相間,可見到近六枚類似息肉樣的隆起,最大的約0.8-1.0cm。活檢結果顯示增生性息肉,屬於良性。
結合臨床癥狀,醫生診斷趙軍患有淺表性胃炎,同時指出胃息肉表面已發生糜爛或潰瘍,這是導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得知趙軍有大量飲用咖啡的習慣后,醫生警告他,雖然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但其內的刺激性物質也會增加胃粘膜的刺激,促使胃酸分泌增多。過多的胃酸會導致胃粘膜發炎、增生,形成息肉。
對於像趙軍這樣的胃息肉、胃炎、胃潰瘍患者,應盡量避免攝入咖啡這類刺激性飲品。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考慮到他多發息肉和持續的炎症,建議進行胃息肉切除手術。
手術後,趙軍深感息肉就像是一個潛伏的“定時炸彈”。出院前,醫生特別提醒他注意定期複查和堅持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趙軍牢記這次教訓,回家后改吃清淡的飲食,並換了一個相對輕鬆的工作職位,戒煙戒酒,並偶爾通過跑步來鍛煉身體。
三個月後的複查顯示,趙軍的整個消化道非常健康,沒有復發的痕跡。於是,他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儘管後來因為偶爾感到腹部疼痛而沒有再去醫院檢查。
2019年8月,趙軍突然又食欲不振,對熱騰騰的飯菜毫無胃口。原本以為是夏日炎熱所致,直到某天淩晨突然被劇烈的腹痛驚醒,感覺自己的胃裡像火燒一般。
他翻身嘗試緩解痛楚,但疼痛愈發劇烈以至於無法忍受。同時,他的胃裡翻江倒海般難受,終於忍不住在床頭嘔吐起來。妻子被動靜驚醒,看到面色蒼白的丈夫,急忙打了急救電話。
緊急CT檢查發現趙軍的胃竇處有一個佔位性病變,疑似胃癌。這個打擊如同晴天霹靂,趙軍難以接受這一結果。他隨後又接受了胃鏡檢查,結果令他的最後一絲僥倖心理破滅——胃鏡顯示:胃底部黏膜點狀糜爛且有一個約2.6cm*1.8cm大小的潰瘍性隆起病變,形態不規則。活檢結果顯示為胃鱗癌,且易出血。
趙軍和他的妻子對這個噩耗感到絕望。面對即將到來的治療,醫生安慰他們,目前尚未發現轉移,積極配合治療還有希望。
然而趙軍情緒崩潰了,哽咽著質問:“為什麼偏偏是我?自從去年手術后我就一直在養胃,堅持鍛煉、飲食清淡、作息規律,遠離煙酒,一年來也沒有息肉復發,甚至自我感覺身體狀態極好。為什麼我還是得了胃癌?”
“你在養胃嗎?”醫生警覺起來,如果趙軍所言屬實,那他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展成癌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其中必有其他原因。經過詳細的詢問,醫生發現了問題所在。
醫生搖頭歎息:“這幾年來很多胃病患者都喜歡用某種藥物來‘養胃’。胃息肉的惡變並非無聲無息,你日常服用的那種藥物雖能穩定胃腸道,實則可能是加速息肉癌變的罪魁禍首!有過息肉病史的患者都應該少碰或者不碰它,否則,早晚會癌變的!”
趙軍在複查之後出現了腹痛腹脹的情況,但他並沒有選擇及時就醫,而是在網上自行購買了質子泵抑製劑(PPI)並長期使用。這種藥物常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但近年來卻有濫用的趨勢。許多人視其為治療胃痛的靈丹妙藥,甚至在無明顯用藥指徵下過度使用。
PPI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內pH值,減弱對G細胞的負反饋作用,從而導致血漿胃泌素濃度增加,引起高胃泌素血症。這種情況長期存在被認為是PPI增加胃癌風險的一個重要機制,它可以刺激ECL細胞增生,進而引發胃底腺息肉,甚至是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形成。
長期應用質子泵抑製劑還可能導致胃粘膜萎縮的加重,特別是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背景下,可能會進一步誘發腸上皮化生——這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之一。
胃酸在胃粘膜中起著保護作用,適量的胃酸能夠殺死進入胃部的細菌。而質子泵抑製劑的長期應用會改變胃內環境,導致低胃酸狀態,削弱了這種保護作用,使胃更容易受到外界細菌的侵害,從而加速慢性炎症和胃息肉的發展。
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養”,但胃病患者不應該過度依賴藥物來“養胃”。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飲食清淡,避免生冷、辛辣、油膩食物的攝入,減少高鹽和醃制食品的消費,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護胃部健康。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應當及時就醫,聽取專業醫生的建議,避免盲目自行用藥。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