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說“同學孤立我”,奶奶暖心回答堪稱教科書!
更新于:2025-04-13 11:39:55

孩子上學后,家長並不輕鬆,反而操心的事情更多了,其中很普遍的就是孩子的人際關係問題,有的孩子可能弱勢一點,會受到同學的孤立。

那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是替孩子解決,還是隨他去呢?

01

孫女說“同學孤立我”時,奶奶的回答很暖心

經常聽年輕人,老人帶娃不靠譜,但有的奶奶靠譜起來,可是我們這些年輕父母比不上的。

就像我們社區的劉奶奶,她對孫女歡歡很有耐心,既不溺愛也不會太嚴厲,而且在孫女遇到困難的時候,總能給予暖心的引導。

有一天,我接我女兒放學,一進院子,就看到劉奶奶的孫女哭了起來。

奶奶蹲下身子詢問:“歡歡,你怎麼了?”

歡歡抽泣著說:“有一個……同學孤立我,他不讓別人理我,現在都沒同學跟我玩了!”

奶奶抱了抱小孫女:“奶奶抱抱,現在你一定很難受吧!”

歡歡點了點頭,慢慢地在在奶奶的懷抱中停止了哭泣。

奶奶跟孫女說:“歡歡,你還記得爺爺在老家養的小黃狗嗎?”

歡歡點點頭:“記得,它很可愛”。

奶奶繼續說:“但是小黃狗剛來到爺爺家,是不是沒有朋友呀?”

“對哦,牠總是跟在村裡其他狗狗的身後,可那些狗狗壓根都不理牠,還使勁地吼它呢!”

“後來呢……”奶奶問歡歡。

歡歡回憶道:“後來小黃狗自己玩,有時候會追著影子玩、在外面瘋跑,有時候還會挖坑,感覺它玩得可開心啦!慢慢地……好像其他狗狗也跟牠一起玩了,真的好神奇呀!”

奶奶:“其實咱們交朋友也是一樣的,有時候你越稀罕別人,越容易被人冷落、被人嫌棄。但如果你讓自己玩得很開心,反而能吸引一些朋友,跟你一起玩!所以我們不用去刻意去討好別人,讓自己過得開心最重要!”

歡歡臉上笑開了:“我明白了,奶奶,我要讓自己變得更開心!”

奶奶摸了摸歡歡的頭,然後祖孫倆開心地回家了,我在身後默默給他們點讚。

之後聽劉奶奶說,孫女很快交到了一個好朋友,還說是處成了閨蜜

確實,老話說“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朋友自來”,是很有道理的,一味討好別人是交不到真正朋友的,反而做好自己、綻放光芒,才能吸引別人。

02

為什麼越討好別人,越交不到朋友?

就像“你越追著風箏跑,風箏就越容易掉下來”一樣的,討好背後有兩個扎心的真相。

一、討好的本質是“自我矮化”,會讓對方看輕你

孩子討好別人,其實在傳遞兩個信號:“我不夠好,所以需要討好你”“我沒有底線,你可以隨意對待我”。

那對方會下意識覺得你家孩子沒那麼重要,“喚之則來、揮之即去”,就不會珍惜孩子這個朋友,那孩子很容易被人孤立,孩子慢慢地會懷疑自己的價值,更加討好別人,那就更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二、討好會讓孩子“失去獨特性”,變成社交里的“透明人”

心理學中有個“相似性吸引法則”:人們更容易被“有鮮明特點”的人吸引,因為和這樣的人相處,才能感受到新鮮感和樂趣。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有的孩子為了討好、迎合別人,總是隱藏真實的想法,別人喜歡搭積木,孩子就假裝自己也愛搭,其實他更喜歡捏橡皮泥玩兒。

別人說啥好,孩子就一味附和,這樣會顯得很沒主見,那對方就不會想和你家孩子玩,因為不獨特、不稀缺,別人家孩子覺得沒意思。

我想說的是,孩子一直讓著別人,並不能交到朋友。

03

如何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咱們告訴孩子:你不妨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並且做喜歡的事,對方才能和你一起玩。就像《小熊的友誼》繪本裡說的:“真正的好朋友,不會因為你沒分享最後一塊蜂蜜餅乾就離開;而那些總讓你難過的朋友,就像扎腳的小石子,丟掉了也不可惜。”

你不需要“討好”任何人,因為“做真實的自己”,就是吸引好朋友的魔法呀!

哈佛大學長達75年的幸福研究揭示:那些晚年最幸福的人,不是童年最受歡迎的孩子,而是始終保有真實自我的個體。

當孩子被人孤立、沒人跟他玩的時候,我們真正要培養孩子的能力是:

①獨處時的自洽力

②被討厭時的心理彈性

③堅持熱愛的勇氣值

正如兒童心理學家溫尼象牙所說:“足夠好的父母,不是為孩子掃除所有障礙,而是陪他們學會在跌倒處發現隱藏的寶石。”

家長們,孩子遇到困難不可怕,咱們引導他學會自己解決才是最重要的,你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