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手冊
更新于:2025-04-13 05:08:54

施立松

今年是母親的本命年。我要給她買紅襪子紅內衣,她說:“不用!我過了八個本命年了,從不曾穿紅著綠的,還不是好好的!”說罷,她拍拍自己有些佝僂卻依然硬朗的腰板。

每天,她4點就起床,先燒壺開水,再去洗漱。6點,她輕推我的房門:“要晨練,該起了!”比鬧鐘還準時。

我蹲在門口穿鞋,她拎著布袋站在我身邊。布袋裡,有防曬帽、水杯、拉力帶、小啞鈴,還有擦汗的毛巾,她一樣不落。

晨練回來,她攔在衛生間門口:“先擦擦汗,坐下來歇會兒,大汗後馬上洗澡不好!”

洗澡後,發現換下的衣服不知所蹤。陽臺上傳來洗刷刷的聲音。

“你咋又洗上了?放洗衣機洗好了!”我著急。

她看了我一眼:“天天換的衣服,我還能洗不乾淨嗎?用什麼洗衣機,浪費!”

“快去吃飯,早餐該涼了!”她提醒。餐桌上,擺著我的減肥餐——蒸玉米、熱牛奶、煮雞蛋,還有蔬菜和水果。

每次我去上課,她早早杵在衣櫃前:“灰西裝配藍襯衫,要麼碎花裙搭白開衫,別穿得灰撲撲的,沒點精氣神!”下班回到家,一鍋蘿蔔骨頭湯已在廚房裡,不冷不熱,正好入口。“講課最費嗓子,快喝點潤潤。”她催促著。

超市工作人員都認識她。她拎著布包逡巡貨架,對著價簽眯眼端詳半天,然後掏出老年機:“囡,那人說用鴨梨還是雪梨?”我咳嗽,她不知從哪裡得了偏方,梨燉款冬能止咳,於是直奔超市。

她氣喘吁吁地進門。“叫外賣送不就好了!跑那麼遠!”我心疼她。“超市買,不用多花錢!”她理直氣壯。

冰箱門上,貼著她自創的“象形文字備忘錄”。畫三個圈圈代表還剩三顆雞蛋,波浪線是該買魚了,歪歪扭扭的草則表示老家菜園的韭菜可以割來包餃子了……

我嫌超市裡的蔬菜不好吃,她就回兩三公裡外的老家去種,玉米、白蘿蔔、紅薯、花菜,還有其他多種綠葉蔬菜。菜園裡的作物總比別人家早熟半個月。霜降未至,蘿蔔就頂著嫩綠纓子探出頭;清明前後,別人剛播種莧菜,她種的已能摘來焯水涼拌。

菜種太多,吃不完,她讓我拿去送同事送朋友。“不值幾個錢,送來送去麻煩!”我不肯去。她生氣:“這是錢的事嗎?是健康,送健康!”

一天晨練回來,進門喊半天,沒人應。原來她在陽臺上剝豆子,坐在洗衣臺上。我瞠目結舌:“你怎麼坐上去的?”

“這有啥難的,手一撐就上來了呀!”她輕描淡寫,“看看這紅米豆,紅瑪瑙似的,等下煮給你吃!”

有段時間,家裡的網路老掉線,叫師傅來修,師傅總也不來,讓人甚是煩惱。有天從外面回來,看到她蹲在路由器前研究,嚇得我趕緊阻攔。“電視上說這可能是‘接觸不良’,你看看現在是不是好了?我年輕時學過修收音機呢!”她振振有詞,“你不總笑我是你的‘95后’生活秘書嗎?我這‘秘書’還稱職吧!”

暮色爬上窗櫺,夕陽的微光透過紗簾灑進來,她踮腳將我昨天帶回來的講座海報掛在書架前的身影,與40多年前在村小教室幫我掛手抄報的身影漸漸重疊。

她用漫長的光陰寫成一部母愛的操作手冊,告訴我一個最樸素的道理——所謂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一直把你當成需要照顧的孩子,哪怕你已年過半百。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2日 08 版)

思念的那頭
思念的那頭
2025-04-04 07: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