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通電話,12天化解 一次善意執行架起解紛橋樑
更新于:2025-04-12 01:40:06

郭婷婷

“任法官,我實在拖不起了,後續治療急著用錢……”老王焦急的聲音從電話中傳來,一字一句都是痛苦與煎熬。

老王是一名油漆工,一年前經人介紹,與某勞務公司簽訂合同在某幕牆專案做工。然而一天早上,老王正在室外刷油漆時,有幾人從一樓向二樓轉運材料,突然材料掉落,將老王砸傷。

經鑒定,老王胸椎、肋骨骨折,頭皮裂傷,構成九級傷殘,前後共花費治療費用9000余元。老王要求勞務公司支付賠償費,協商未果訴至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法院判決勞務公司向老王支付誤工費、營養費、護理費等賠償14萬余元。然而,等待賠償款治療的老王卻遲遲拿不到錢,無奈只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系統顯示,被執行人某勞務公司賬戶餘額寥寥,名下僅一套房產。承辦法官任保群考慮到,案涉標的遠低於房屋價值,且房產處置變現週期較長,難解燃眉之急,並不適宜處置。

“老王你別著急,我們馬上聯繫勞務公司負責人。”任保群立即與勞務公司經理張某取得聯繫,在通話的二十分鐘里,嚴肅告知了其拒不履行將面臨失信懲戒、限制高消費等法律後果。同時,也瞭解到該企業確實面臨實際經營困難,資金已經捉襟見肘。

“任法官,現在公司經營難,一次性拿這麼多錢,只能賣房子。公司就剩這點兒資產了,急著處理也賣不出好價錢啊!”張某表示,希望能通過分期或者其他方式付款,減少企業壓力。

“你們的困難我瞭解了,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同時,我們也會考慮企業生存發展。老王現在等著錢治療,你們還是要主動解決問題。”耐心溝通間,善意文明執行的暖流讓堅冰開始鬆動。任保群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打動了張某,他表示會嘗試想想辦法,盡量籌錢。

隨後的12天裡,執行團隊的電話此起彼伏……

第四次聯繫,張某表示多方籌集湊了6萬元,但卻不足老王賠償的一半;

第五次聯繫,老王表示可以接受分期支付,但要在幾個月之內支付完畢,而張某籌款卻未有進度……

第九次聯繫,張某因公司經營再陷困境,情緒激動一度拒絕配合法院工作……

面對執行進度的反覆,工作的推進艱難,任保群始終保持著定力,再次約定雙方來到執行事務中心接待室,面對麵條分縷析、權衡利弊,解法結、解心結,終於再次將雙方拉回到積極協商的進度中來。

一次又一次地溝通協商付款方案,終於在第十六次聯繫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勞務公司一次性支付9萬元,老王放棄其他款項,雙方握手言和。

“張經理已經到了?我也快到法院了,還有五分鐘……”再與任保群通話的老王,聲音已不再焦急。

而張某也已經早早來到法院,見到老王前來,從隨身的背包中拿出了幾遝現金。“老王,這是9萬元現金,你清點一下。”

老王隨手一翻,回答道:“你們也不容易,我不細數了,信得過你。”

隨著最後一遝現金交到老王手中,這起糾紛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姜泰陽)

多樣的魅力
多樣的魅力
2025-03-26 17: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