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春捂”智慧:衣裳里的抗癌密碼
更新于:2025-03-26 19:28:24

黃莎

倒春寒期間,氣溫就像過山車,忽冷忽熱,根據《柳葉刀·腫瘤學》的統計數據來看,腫瘤患者感染風險是健康人的4-6倍,且病情進展更快。

腫瘤患者如何平穩度過這一時期,盡量避免冷熱交替天氣帶來的傷害呢?

河南省癌症基金會“腫瘤防治雲百科”項目邀請河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萬百順為大家科普穿衣的知識。

這場無聲的“氣溫戰爭”中,一套源自北極科考隊的穿衣哲學——洋蔥式分層穿衣法,為癌症患者在倒春寒的季節裡如何科學穿衣來打個樣兒。

“洋蔥式分層穿衣法”包括:內層速幹、中層保暖、外層防風,根據氣溫隨時增減。

一、內層(速幹排汗層)

化療患者的汗液成分發生微妙改變,尿素濃度升高38%,乳酸含量增加52%。

傳統純棉內衣在此時會形成危險的"微濕地",而速幹內衣,可以使汗液蒸發速度加快,從而避免出汗后濕冷黏身。

推薦材質:

莫代爾棉混紡(60%莫代爾+40%棉):吸濕速度比純棉快3倍

竹纖維內衣:天然抗菌率>90%(適合免疫抑制患者)

避坑指南:

化療患者避開化纖材質(易產生靜電刺激神經)

二、中層(動態保暖層)

據統計:當體溫下降1℃時,紫杉醇的細胞毒性會減弱15%,而PD-1抑製劑的應答效率降低22%。

中層服裝可以根據外界溫度動態穿脫,可以保持核心體溫的平衡。

推薦材質:

精梳羊毛背心(含毛量≥70%):單位厚度保暖性是棉的1.8倍

搖粒絨開衫(克重200-250g/m²):透氣性與保暖性最佳平衡點

特殊處理:

在化療輸液港位置預留開口(避免反覆穿脫摩擦)

放療患者選擇前開扣式(避免套頭拉扯皮膚)

三、外層(防風防雨層)

倒春寒期間24小時溫差可達15℃以上,午間最高溫突破20℃(體感如初夏),淩晨最低溫驟降至5℃(相當於冬季),24小時內經歷四季轉換,常伴隨5-7級陣風。

江南地區:持續陰雨(7-15天連陰雨概率達83%),而西北地區:常常有風沙疊加降溫情況。

所以,外層衣服要防風防雨。

推薦材質:

聚酯纖維防風夾克(帶可拆卸內膽):防風效率是棉布的5倍

尼龍面料的輕便風衣(防水係數3000mm以上)

智慧改造:

在領口縫製純棉襯布(避免化纖直接接觸頸部皮膚)

下擺增加鬆緊抽繩(防止冷風倒灌)

科學穿衣注意事項

避免“三層全脫”的極端情況,至少保留一層貼身衣物。

手腳保暖優先於軀幹(手足溫度每下降1℃,免疫力下降12%)。

忌穿高領毛衣(有中心靜脈置管或者輸液港的患者)。

最後,在這個倒春寒的季節裡,推薦這套"洋蔥式分層穿衣法",讓腫瘤患者平穩度過。科學穿衣不僅是保暖之術,更是生命重啟的智慧。(來源: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務保障中心 作者:萬百順)

AI的奉獻
AI的奉獻
2025-03-30 23:57:52
“異寵”不可隨意寵
“異寵”不可隨意寵
2025-03-31 06: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