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豔
2024年12月28日,一場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對話在銅陵市博物館盛大啟幕。由安徽省文物局指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銅陵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的“銅濟天下——師姑墩遺址考古成果展”,以200余件珍貴文物與考古實證,向世界揭開長江下游青銅文明的神秘面紗,引發學界與公眾的廣泛關注。
開展儀式。銅陵市博物館
展覽以“考古發現·文明溯源”“冶鑄盛景·技術革新”“銅濟天下·文明傳承”三大篇章展開敘事。通過夏商周時期陶器、青銅器、刻紋陶范等文物,結合爐渣、爐壁等冶鑄遺存,生動再現了古銅陵先民“開山鑿礦、熔舊鑄新”的壯闊場景。其中西周鑄銅刻紋陶范的首次系統展出,填補了長江下游青銅鑄造技術研究的空白,被譽為“改寫區域文明史的實證”。
作為皖南地區首個科學揭示夏商周銅礦冶鑄體系的遺址,師姑墩的重大發現引發學界震動:出土遺存不僅證實銅陵地區早在夏代已形成採、冶、鑄完整產業鏈,更以刻紋陶范、青銅兵器等文物,為研究商周王朝與東南資源重地的互動提供了關鍵物證。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小雷指出:“這些刻在陶范上的紋飾,是長江流域工匠智慧與中原文明交融的見證。”
展覽創新融合學術性與大眾性,通過文物細節展示,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開展當日同步舉辦的“銅博學堂”特邀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吳衛紅教授開講,以《從資源到技術》主題講座點燃青年學子探索熱情。“原來家鄉的青銅文明比教科書更震撼!”銅陵考古社學生激動表示。
展覽自啟幕以來,已吸引逾萬人次參觀,接待20余個研學團隊。千年爐火不熄,文明薪火相傳,“銅濟天下”師姑墩遺址考古成果展將持續向公眾開放。(銅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