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引發高血脂?這3種食用方法暗藏風險,多數人竟不自知!
更新于:2025-04-12 00:25:56

土豆不僅能夠作為主食,還能變身為美味佳餚。它營養價值高,價格實惠,是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其鉀元素含量與香蕉相媲美,維生素C的含量也足以與番茄一較高下。

此外,它還富含國人普遍缺乏的維生素B1和B2。

然而,網路上也有聲音指出,頻繁食用土豆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例如,有人認為由於土豆含有較多澱粉,會在體內轉化為葡萄糖,進而導致體重增加,並可能成為高血脂的“催化劑”。但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

實際上,土豆中的澱粉含量僅在10%到20%之間,相較於小麥麵粉,土豆的能量值只有其一半左右。因此,適量攝入並不容易引起肥胖。

另外,土豆內的土豆分離蛋白是一種高品質的植物性蛋白質補充劑。據《英國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不論體重如何,動物蛋白的攝入與高膽固醇水平有關,而植物蛋白則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水準。

因此,可以說土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改善高血脂狀況,適合高血脂患者適量食用。

那麼,除了有助於降低血脂外,經常食用土豆還會帶來哪些益處呢?

1

長期食用土豆身體可能收穫以下好處:

1.輔助降低高血壓:土豆中豐富的鉀元素能促進體內鈉的排出,調節酸鹼平衡,有助於降低血壓。同時,其中的纖維素具有類似降壓藥的效果,有助於周圍血管舒張,從而降低血壓。

2.輔助調節血糖:自2015年起,我國農業部推廣將馬鈴薯加工成適合中國人飲食習慣的麵粉、饅頭、麵條和麵包等主食產品。之所以推薦用土豆替代部分主食,是因為土豆中的抗性澱粉易於產生飽腹感且消化吸收較慢,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3.輔助抗衰老:土豆富含維生素、優質纖維素以及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和優質澱粉。特別是其維生素C含量幾乎是蘋果的10倍,達到3022mg/100g。作為一種強抗氧化劑,維生素C能有效中和自由基,有助於改善肌膚紋路,減少光老化中彈性蛋白的沉積,同時促進膠原合成,對抗衰老有益。

2

吃土豆的常見誤區你是否有這些不良習慣?

然而,如果長期不當食用土豆,不但無益,反而可能傷害身體。以下是一些應避免的不良食用土豆習慣:

1.同時攝入大量主食易導致發胖:土豆的澱粉含量在蔬菜中位居前列,比南瓜高出近三倍,接近米飯的水準。因此,如果在食用土豆的同時,還大量攝入米飯等主食,容易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增加高血脂、脂肪肝、動脈硬化、肥胖等疾病的風險。

2.不適宜的搭配食用可能影響腸胃健康:

①土豆+柿子:柿子中的單寧酸容易與土豆中的澱粉酶抑製劑結合,形成難以消化的凝固物,可能引起胃腸不適、脹氣、腹瀉等癥狀,故不宜同食。

②土豆+石榴:土豆中的澱粉含量豐富,在胃中停留時間較長,而石榴會促進胃酸分泌。因此,兩者同食可能導致胃部不適,如脹痛及反酸等現象。

3

這3種土豆最好少吃以免健康受損:

在選擇和處理土豆時也需謹慎,以下類型的土豆建議減少攝入,以免影響健康:

1.發綠或發芽的土豆:儲存不當的土豆可能會發芽或變綠,這時龍葵素的含量會顯著上升。龍葵素是一種有毒物質,人體每公斤體重攝入2-5mg就可能導致中毒,初期可能出現口內刺痛或灼熱感,隨後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昏迷和抽搐,最終可能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由於龍葵素相對穩定,普通烹飪方法無法破壞它,因此遇到發綠或發芽的土豆最好不要食用。

【存儲土豆的小技巧】

①存放於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

②可與蘋果或香蕉一起存放以抑制發芽。成熟的蘋果或香蕉釋放的乙烯能抑制土豆芽眼處的細胞產生生長素,有助於延長保存期。

2油炸土豆:土豆含有大量澱粉,高溫油炸時易產生丙烯醯胺,這是一種被世界公認的潛在致癌物。此外,由於土豆易吸油,油炸土豆還可能導致油脂攝入過量,增加血脂、肥胖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小貼士】可以選擇清炒或蒸煮的方式來烹飪土豆,這樣既能保留更多營養,又相對更健康。

3翻新土豆:市場上有些商販可能將已發芽的舊土豆經過處理后冒充新鮮土豆銷售。這類土豆中可能殘留有龍葵素,引發中毒風險;同時,其表皮可能經過焦亞硫酸鈉處理,過量攝入該物質可能傷害肝臟甚至致癌。

【如何鑒別翻新土豆】

①觀察芽孔:新鮮土豆的芽孔通常較淺且無明顯芽體,而翻新土豆的芽孔較深,有些可見明顯芽體。

②檢查表皮:新土豆的皮薄而富有光澤,翻新土豆的皮則較厚且暗淡無光,手工難以搓掉。

③查看肉質:由於長時間儲存,翻新土豆切開后顏色較暗淡,水分也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