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北京朝陽798藝術區舉辦了一場名為“淘金米”的藝術展覽。藝術家楊燁炘用500克黃金打造出1000粒黃金大米,並將其撒入鋪滿展廳的10000斤普通大米和稻穀中,邀請觀眾現場免費“淘金米”。
展廳內,大米鋪就的“糧倉”與金米構成的“污染”,暗喻了全球糧食體系中資本邏輯對生存資源的侵蝕。據瞭解,該藝術展將持續至5月25日,期間需預約參與,每人限淘一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無需報名費。
該藝術展在網路上引發廣泛關注和爭議,有網友質疑浪費糧食。4月11日,主辦方回應瀟湘晨報記者時表示,已關注到網路上的不同聲音,稱大米不會浪費,展出結束後將另作他用。
主辦方:1000粒金粒是由藝術家親手放入,一粒價值300元
4月11日,瀟湘晨報記者查看報名網站,發現均已被預約滿額,隨後致電該藝術展主辦方。工作人員確認“淘金米”活動屬實,並介紹道,此次活動就是將稻穀鋪滿展廳,讓觀眾去尋找黃金大米。且不允許攜帶探測儀器。在年齡方面,考慮到小孩子可能會有過敏反應,主辦方會酌情考慮,觀眾可以佩戴口罩後進入展廳。
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一場參與式的藝術活動,屬於社會介入的參與式藝術形式。藝術家楊燁炘此前也有過類似活動,比如將金粒灑在黃浦江。此次選擇在展館舉辦,是希望更多人能夠參與互動。
此外,工作人員還補充道,觀眾尋找到的金粒確實歸其所有。按照目前黃金的市場價格,一粒0.5克的黃金米價值約300元人民幣。
網友爭議:噱頭?藝術?浪費糧食?
活動舉辦至今,網路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網友表示這次活動十分有趣,甚至可以對外宣稱自己參與過一個市值45萬元的行為藝術專案。
然而,也有網友質疑該展“只是噱頭,何為藝術”,認為這是在浪費糧食。還有網友調侃道:“撿到的‘窮人’哈哈大笑;看戲的‘富人’哈哈大笑。社會達到了一種窮富都大笑的平衡。”不過,也有參與活動的網友反駁稱:“我們覺得這就是行為藝術,而且參與得非常開心、非常愉快。”、“這個展引發了我對價值的重新思考。”
對此,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經聽到了不同的聲音和觀點。對於質疑“浪費糧食”的言論,楊燁炘藝術中心官方帳號曾在評論區置頂留言回復稱,展覽結束後,大米將另有他用,不會構成任何浪費。
工作人員進一步補充道,藝術家楊燁炘表示不會浪費糧食,會將剩餘的大米回收放置在倉庫,或者將其放在戶外供鳥類等動物食用。
記者注意到4月1日,曾有網友留言提出的“金米是不是已經淘完了”的問題,楊燁炘藝術中心官方帳號曾回復道:“永遠淘不完,每一粒大米都是金米。”
插曲:有人把假黃金摻入其中,“藝術家得知後覺得也有意思,默許了”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有網友表示“有人買假的黃金扔進去”混雜其中。記者就此向工作人員求證,得到了肯定的回復。
工作人員表示,這起初是一個小插曲,有人在未被注意的情況下撒入了假黃金。“也不可能因此就把1000粒真黃金都找出來再繼續了”,工作人員表示藝術家得知此事後,覺得這個行為也很有意思,默許了這一行為。
在現場秩序維護過程中,工作人員也觀察到了許多參與者的真實反應和神情。他們表示,大家在尋找黃金的過程中都很開心,畢竟沒有人會對黃金不渴望。如果換作是自己,也肯定會在裡面找找。
瀟湘晨報記者黃康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