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海
上海年近90歲的王阿婆打算在百年之後將名下600多萬元存款,捐贈給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等三家機構,然而,這樣的捐贈並非人們想像中的“想給誰就給誰”,還需要辦理一系列手續並走法律程式。記者近日從中華遺囑庫上海靜安分庫獲悉,目前中華遺囑庫正在給王阿婆精心籌備並訂立了一系列嚴謹且全面的法律檔,需要“遺產管理人、監督人和意定監護人”共同把守,確保生效遺囑實現定向傳承。
王阿婆退休前從事小本經營,收入頗豐,名下有600多萬元存款。丈夫去世后她就住進了本地的一家養老院。兒子常年生活在外地,收入也不錯,平時不方便照顧母親,每月由他支付母親在養老院所有產生的費用。王阿婆是一位有善心的老人,她感覺到社會上還有很多人需要説明,決定在百年之後將自己的所有存款都捐出去。捐給誰呢?王阿婆決定將存款一拆為三,分別捐贈給致力於老齡事業、醫療事業以及慈善事業的三家不同機構,其中包含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老人通過這樣的安排,確保每一份資產都能精準對接社會需求,發揮最大的公益價值。
然而,想在晚年之際安心養老、身後又能回饋社會的王阿婆在具體操作上遇到了難題,將遺產捐給指定機構,並非易事,還需要辦理一系列法律檔,其中包括遺囑、遺產管理人協定、監督人協定以及意定監護協定,缺少其中一個手續,都會給自己的生活及百年之後的捐贈意願帶來影響。那麼,由誰來操作呢?王阿婆最終向中華遺囑庫求助。
中華遺囑庫上海靜安分庫談老師向記者分析了上述幾份協定的重要作用。他說:“遺產管理人被賦予重要職責,負責在客戶離世後,對資產進行妥善的保管與細緻的清點,隨後嚴格依照遺囑的詳細要求,有條不紊地完成資產捐贈工作,成為連接客戶遺願與社會公益的關鍵紐帶。”王阿婆如何將財產按照自己的意願捐出去,遺產管理人這個角色很關鍵。而要確保捐贈過程的透明、公正與合規,還需要一個監督人的角色,監督人對遺產管理人的每一個操作環節、每一項決策都進行密切監督,保障整個捐贈流程在陽光下運行。
由於兒子常年生活在外地,照顧老人不便,隨著年齡的增長,王阿婆還要為自己一旦失能失智之後作出安排,保障自身在特殊狀況下的生活品質與合法權益,為此,王阿婆確定了意定監護人。意定監護人將在客戶失能失智期間,全方位承擔起生活管理與照料的重任,給予客戶無微不至的關懷。同時,監督人也肩負起對意定監護人的監督使命,確保其嚴格依照約定,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照顧服務。
目前一系列法律檔正在有條不紊地辦理之中。
相關新聞
上海18歲女生成年禮立遺囑
把財產捐贈紅十字會
上海某大學哲學系18歲大一女生小張在成年當天,來到中華遺囑庫上海靜安分庫,鄭重訂立了一份遺囑,決定將名下財產捐贈給紅十字會。小張表示,家人得知她的想法后,並未提出反對,反而尊重她的選擇。遺囑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而是越來越多年輕人表達個人價值觀、規劃未來的重要方式。
近日,據中華遺囑庫發佈的2024年度《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上海作為全國遺囑規劃活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老齡化加速與家庭結構變遷背景下,呈現出“訂立量高、離異群體佔比高、特殊需求集中度高”的鮮明特徵。數據顯示,2021至2024年上海共有33483人訂立遺囑,佔全國總量的20.09%,相當於每五份遺囑中就有一份來自申城。
【來源:上海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