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個豐收年!你看,這黃鱔個頭大,超過3兩就能賣了,春節期間供不應求,200個網箱裡的黃鳝賣得僅剩這幾條。”春回大地,在武堅鎮雙林村王有發的蟹塘上,一排排光伏板下,老王帶領工人撐著小船捕撈網箱裡的黃鱔,為送貨做準備。
王有發是遠近聞名的水產養殖大戶,承包了700多畝水面從事水產養殖。“以前蟹塘套養的都是青蝦,模式單一,我從去年嘗試套養黃鱔,養殖風險低、前景更廣闊。”王有發說,2022年,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去湖北仙桃參觀學習,他看到當地先進成熟的黃鱔養殖技術,也想嘗試養殖黃鱔。
去年,在區畜牧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的支援下,王有發製作了20個網箱,放在蟹塘里試驗套養黃鳝。他從市場上收購了2100斤野生小黃鱔,並從上海引進60斤黃鱔苗,正式開始了他的“螃蟹+黃鱔”套養之路。
“網箱式黃鱔養殖具有耐高溫、佔用水體面積小等特點,平時只需在網箱上鋪種水花生、水葫蘆等植物,黃鱔生長3至4個月即可銷售。”王有發算了一筆賬,28畝水面“螃蟹+黃鱔”套養,螃蟹畝均效益3000多元;外加黃鱔銷售6000多斤,平均35元/斤,減去魚苗、飼料、動保等成本,光銷售黃鱔就賺了10萬元。
看著可觀的養殖效益,王有發更加堅定了“螃蟹+”套養模式的信心。除了“螃蟹+黃鱔”套養,王有發還大胆嘗試了蝦蟹套養模式,從原來的青蝦,到後來的小龍蝦,再到現在的羅氏沼蝦,實現一塘多收!
“青蝦馬上可以賣了,80塊錢一斤,一年青蝦銷售額能有15萬。”王有發笑著說,考慮到青蝦“太湖2號”個頭大、長速快、病害少,去年6月,他連夜趕往溧陽青蝦“太湖2號”育種場基,購買了130斤抱籽蝦,產了蝦苗1000多斤。
“螃蟹+龍蝦”套養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養殖模式,王有發現有150畝套養面積。他介紹,龍蝦繁殖快、密度大,需要及時捕撈,保證螃蟹的生長。“等到5月份龍蝦正式上市,一畝能賣1000元。”
去年,王有發還試驗了20畝“螃蟹+羅氏沼蝦”套養。王有發介紹,羅氏沼蝦是熱帶蝦,高溫下更適宜生長,這就需要在蟹塘里種足夠的水韭菜,並及時增氧。
王有發說,羅氏沼蝦套養密度低,每畝產蝦350斤,按25元/斤算,就是8000多元,再減去成本,每畝可純賺4000元。套養的羅氏沼蝦蝦肉更緊致,味道更香,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於是,今年王有發又擴大套養規模,增加至60畝套養面積。
全新的“螃蟹+”套養模式,吸引了不少養殖大戶前來“取經”。武堅鎮新聯村養殖大戶王懷喜養了20多年螃蟹,他特地趕到王有發的塘口,看他種植的水韭菜、苦草等,聽聽他的放苗、養殖建議。
“用上新模式,收入增加了,風險降低了,日子越來越紅火。”王有發表示,希望有更多的養殖戶學習瞭解新模式、新技術,提高養殖效益,真正達到“1+1>2”的效果。
春日的塘口上,
那一排排閃閃發光的光伏板,
像金光閃耀的致富大道,
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來源:江都融媒
作者:通訊員 張春明 記者 郜粉定 浦成華 實習生 張晗鈺
編輯:黃聲冬
【來源:江都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