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踮腳尖”對身體有什麼影響?6個好處,不妨提前瞭解一下
更新于:2025-04-11 13:35:44

清晨,陽光灑滿社區的健身廣場,60歲的劉阿姨正在和朋友們一起做操。她的動作輕快,特別是那個反覆踮腳尖的小動作,她做得格外認真。旁邊看熱鬧的孫子皺著眉頭問:“奶奶,你天天踮腳尖,真的有用嗎?不累嗎?”

劉阿姨摸著孫子的頭笑道:“累倒不累,我聽說這樣能讓血液迴圈更好,還能健身。咱們再過幾年就看奶奶是不是更健康吧!”

劉阿姨是個典型的“健康達人”,退休後每天堅持鍛煉,但最近腳踝有點酸痛,她不禁開始擔心:經常踮腳尖真的是健康的,還是動作不對反而出問題了?懷著疑問,劉阿姨去了附近的醫院。

“我是不是練習過頭了?”

劉阿姨在診室見到了骨科專家陳醫生,一個看起來三十多歲的小夥子,臉上總掛著親切的笑容。陳醫生看了看病例表,熱情地招呼她:“劉阿姨,您最近腳踝不舒服,來,我給您檢查一下。”

劉阿姨主動解釋:“醫生,我平時特別喜歡鍛煉,尤其是踮腳尖的動作,天天都做。您說,這是不是練習過頭,把腳踝搞壞了?”

陳醫生一邊檢查她的腳踝,一邊認真地問:“您平時踮腳尖大概多久?動作是單腳的還是雙腳的?”

“就是普通的雙腳一起踮,大概每天十來分鐘。”

檢查后,陳醫生點點頭:“您的腳踝並沒有明顯損傷,可能是肌肉和關節用得多了,出現了輕微疲勞,休息一下會緩解。不過,踮腳尖這個動作本身對身體好處不少,您堅持下去是有意義的。”

劉阿姨聽了,滿臉疑惑:“真的嗎?一個小動作還有那麼多好處?”

踮腳尖的“6個健康好處”

陳醫生推了推眼鏡,拿出一張人體解剖圖,耐心地講解起來:

1. 促進血液迴圈,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踮腳尖能讓小腿肌肉反復收縮放鬆,這對血液迴流特別有説明。《英國醫學雜誌》(BMJ)的一項研究指出,小腿肌肉就像‘第二心臟’,在踮腳尖時能把滯留在下肢的血液快速泵回心臟,降低靜脈壓力。所以,踮腳尖對預防靜脈曲張有明顯效果。”

劉阿姨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怪不得我覺得腿比以前輕鬆了。”

2. 強化腳踝和足底肌肉,改善平衡力

陳醫生指著解剖圖上的腳踝:“踮腳尖時會鍛煉到腳踝和足底的許多小肌肉,這些肌肉負責支撐身體平衡。尤其是年紀大了,平衡力容易變差,經常踮腳尖能減少摔倒的風險。”

劉阿姨點點頭:“我以前怕摔跤,現在走路穩了許多。”

3. 預防骨質疏鬆

“踮腳尖還有助於增強骨密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研究發現,適當的負重運動,比如踮腳尖,能刺激骨細胞生長,對預防骨質疏鬆很有效。”

4. 緩解腰酸背痛

“踮腳尖時,背部肌肉會跟著收縮,這對緩解腰酸背痛有説明。”

5. 提高心肺功能

“踮腳尖雖然是個小動作,但長期堅持能提高心率,改善心肺功能。很多慢病患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做這個動作都有好處。”

6. 心理上的放鬆

“踮腳尖是個簡單又有趣的小動作,很多人做了之後發現心情也輕鬆了不少。”

劉阿姨聽完,驚喜地問:“真的有這麼多好處啊,那我是不是可以加量,多練一點?”

醫生提醒:練對了,效果更好

陳醫生笑了:“阿姨,量不能盲目加,還是要根據您的身體情況調整。”

1. 動作要標準

“踮腳尖時,重心要穩,雙腳用力均勻。上升時緩慢用力,下落時輕輕落地,避免腳踝受傷。”

2. 適量為宜

“一般每天做3組,每組15-20次即可,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不要過度鍛煉,導致肌肉疲勞。”

3. 遇到疼痛要停止

“如果踮腳尖時腳踝疼痛,說明可能肌肉或關節有炎症,要暫停動作,觀察休息后是否緩解。”

4. 適合搭配其他運動

“踮脚尖可以和散步、拉伸結合起來,效果更好。”

“一個小動作,讓人更健康”

劉阿姨笑著問:“那我回去還要注意什麼?”

陳醫生叮囑道:“您平時多喝水,飲食均衡,尤其是補充鈣和維生素D,對骨骼健康特別重要。再就是不要久坐,站起來活動一下,踮腳尖也是個好辦法。”

劉阿姨滿意地離開診室,她對孫子的話有了更堅定的回答:“奶奶的動作不只是有用,還特別健康呢!”

健康從腳開始

幾個月後,劉阿姨再次回到醫院複查,腳踝的酸痛完全緩解,整個人精神煥發。

陳醫生高興地說:“阿姨,您的堅持有效果了,這說明健康不僅要靠大運動,小習慣也很關鍵。”

在冬日的陽光下,劉阿姨一邊踮著腳尖,一邊教著廣場舞新朋友:“這個動作可不簡單,能讓你從腳到心都變健康!”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