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山
來源|博望財經
近日,雲知聲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知聲”)再度向港交所更新招股書,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資料顯示,雲知聲曾於2020年謀求創業板上市,因數據真實性問題折戟。此後轉戰港股,分別於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兩次遞表未能如願。本次為其港交所的第三次遞表,IPO前,公司估值約90億元。
對於雲知聲而言,本次IPO依然不輕鬆。公司營收規模增長的同時卻未能減少虧損,在高企的研發支出拖累下,近三年來累計虧損超12億元。並且,公司押注的大模型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使用者留存增長近乎停滯,留存率持續下滑。
01
營收增長難掩虧損之困
資料顯示,雲知聲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智慧語音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主要應用場景為生活(住房、商場、酒店等)及醫療方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收入計算,雲知聲是中國第四大AI解決方案供應商,市場份額為0.6%且在年收入超過5億元的企業中增長第二快。同年,按收入計算,雲知聲在中國生活AI解決方案排名第三,在醫療AI服務及解決方案排名第四。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雲知聲營收分別為6.01億元、7.27億元和9.3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3%。
來源:招股書
但雲知聲盈利能力始終未能實質性突破。同期凈虧損分別為3.75億元、3.76億元和4.54億元。三年累計凈虧損超過12億元。
來源:招股書
雲知聲的毛利率水平維持在40%左右。招股書顯示,2022年到2024年,雲知聲毛利率分別為39.9%、40.5%、38.8%。
來源:招股書
雲知聲多年來的高額研發投入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原因。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2.87億元、2.86億元和3.7億元,占營收比重保持在30%至40%。
成本方面,銷售及營銷開支逐年增加,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4608萬元、5881萬元和7070萬元。
雲知聲的現金流狀況也不樂觀。2022年至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出分別為1.66億元、2.84億元和3.19億元,主要因應收賬款持續攀升。2024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達283天,意味著公司對下游議價能力存在著不足。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雲知聲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56億元,而2023年底該數據為3.8億元,公司現金流進一步收緊。
02
山海大模型突圍艱難
雲知聲的業務發展路徑歷經多次調整,從智慧語音方案到物聯網晶片,再到人工智慧綜合服務商,最終將戰略重心聚焦於AGI(通用人工智慧)領域。多次轉型使得公司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和自身的護城河,也引發了業內對其戰略執行力的質疑。
2023年,雲知聲發佈了其自主研發的擁有600億參數規模的大語言模型——山海大模型。標誌著雲知聲在AI技術領域的深入佈局,也進鞏固了其在該領域的市場地位。
從營收結構來看,雲知聲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生活及醫療領域的AI產品和解決方案。招股書數據顯示,2024年,生活AI解決方案貢獻了7.4億元營收,佔總營收的78.8%;醫療AI解決方案則貢獻了1.99億元,佔比21.2%。
來源:招股書
儘管雲知聲在AI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行業巨頭相比,其資源投入方面仍顯不足。百度、騰訊、阿裡等科技巨頭憑藉強大的業務生態以及資源整合能力,正加速構建自身的生態大模型。以阿裡為例,其2025年的資本開支計劃高達317億元,AI相關收入已連續六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科大訊飛在醫療AI領域佈局廣泛,其病歷質控系統已在北京協和等166家醫院落地應用。這些企業背後均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援,遠非雲知聲所能比擬。
目前,雲知聲的山海大模型算力僅為184PFLOPS,遠低於阿裡雲的300+ PFLOPS和百度的1840 PFLOPS。雲知聲的大模型應用客戶數量不足10家,僅貢獻了千萬級的收入,缺乏豐富的用戶場景來訓練和精進大模型。從模型質量和資金實力來看,雲知聲的大模型正面臨逐漸被邊緣化的風險。
AI產業雖然是風口,但能否打開應用場景、實現落地價值才是AI公司成功的關鍵。若僅憑演算法和“故事”支撐,難以在資本市場立足。缺乏場景突破而依靠噱頭和風口支撐,或為雲知聲創業路上的“硬傷”。
03
客戶增長近乎停滯
雲知聲收入規模呈持續增長的態勢,但其客戶群體的擴張速度卻未能與之同步。
招股書顯示,2022年到2024年,雲知聲生活業務板塊的客戶數量分別為373家、389家以及411家;主要客戶數量則分別為63家、78家和71家,2024年較上一年度減少了7家;客戶留存率依次為65.2%、68.4%和68.6%。
來源:招股書
同時,醫療AI業務的客戶數量分別為165家、167家和166家,三年間增長停滯。並且,客戶留存率還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分別為70.4%、64.8%、53.3%,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客戶流失對於公司的風險不容忽視。
來源:招股書
雲知聲在拓客面臨的挑戰以及客戶留存率下滑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公司對少數大客戶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
招股書顯示,2022年到2024年,雲知聲來自前三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分別為30.8%、27.4%、26.7%。同期公司的應收賬款分別達到3.69億元、4.11億元和5.59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4%、56.5%和59.6%。
換言之,雲知聲很大程度上銷售訂單來自於賒銷,其對於下游的議價及回款能力均不樂觀。2022年至2024年間,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分別高達254天、283天和277天。
來源:招股書
雲知聲先後完成了10余輪融資,吸引了超過30家機構的參與。自成立以來,雲知聲獲得了啟明創投、摯信資本、磐谷創投、中網投、京東、中電健康基金、中金、360、高通等知名機構的投資。
在最新的D3輪融資完成後,雲知聲的投后估值約為90億元。這是什麼水準?港股市場可比企業如商湯-W、聲通科技和訊飛醫療科技的市凈率平均水準在2至20倍之間。訊飛醫療科技依託訊飛科技這棵大樹,在IPO時的估值也僅為84億元,比雲知聲低了7%。相比之下,處於資不抵債的雲知聲90億元的一級市場估值顯得偏高。
來源:招股書
若此次雲知聲順利完成港股IPO,短期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資金層面的緊張狀況。然而,長期來看,公司仍需證明自身在大模型場景應用落地方面的能力,以及盈利模式的可行性與可持續性。才能實現持續、穩健的發展。
“歷經坎坷”的雲知聲本次能否如願成功實現港股上市。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