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青山是故鄉》,讓觀眾見識了什麼叫“親人捅刀最致命”。 陳玲這個角色,堪稱國產劇史上最狠弟媳——為了一己私利,她能讓董大林的綠色種植合作社胎死腹中,甚至不惜拉全家陪葬。
董大林和蔣總簽約后,本以為綠色種植合作社穩了,但陳玲早就布下天羅地網。 蔣總曾提醒董大林,東大邊那排地必須連片才能形成規模。 可董大林萬萬沒想到,看似憨厚的張大嘴早把300畝地抵押給老八子,賠光80萬後,這塊關鍵土地已改姓“老八”。
陳玲嗅到機會,立刻籌錢想吞下這塊地。 老八子開價140萬,她轉頭就盯上董老爹的腰包——先哄董艷借走20萬,再從董老爹手裡撬走30萬,連董大林找邱蘭大姨借錢的管道都被她用高息截胡。 這一連串操作,直接讓董大林的資金鏈崩斷。
要說全劇最愚蠢的人物,非董豔莫屬。 當初陳玲氣病董母,董艷抄起掃帚就要算帳。 可陳玲送去四瓶酒、塞了一千塊錢,她立刻變臉請客吃飯。 這種見錢眼開的性格,在百萬拆遷款爭奪戰裡被陳玲玩得團團轉。
董大林硬氣拒絕分家產時,陳玲搬出律師施壓。 眼看僵局難破,董豔又跳出來當“和事佬”,實際是幫陳玲逼宮。 連丈夫張坤都看不下去,直言“董大林家才是養老的最佳選擇”,可董豔耳朵里只聽得到鈔票響。
在全家人為錢瘋狂時,張坤是唯一冷眼旁觀者。 他早就警告董豔:“陳玲不是省油的燈”,更一針見血指出:“綠色種植斷了陳玲財路,她怎麼可能讓董大林成事? ”
當董母被陳玲氣得住院,張坤默默收拾殘局;當董老爹為錢偏袒小兒子,他提醒妻子“孝順不是拿錢買的”。 這種清醒,在全員癲狂的董家宛如照妖鏡。 玲能屢屢得手,離不開董老爹的神助攻。
當初董大林想用父親名下的10畝地辦合作社,陳玲連夜把流轉合同改成五年。 等拆遷款百萬砸下來,她又給老人買洗腳盆、送新衣,哄得董老爹差點把老宅拱手相讓。
董大林主動放棄百萬拆遷款搬走,董老爹卻任由陳玲繼續吸血。 這種“劫富濟貧”式偏心,連董母都看不下去:“你眼裡只有錢,沒有兒子”。
董大林的困境,折射著鄉村振興的現實難題。 他從農科院學成歸來,帶著測土配方、無公害種植技術,卻在第一步就栽跟頭——連片土地拿不下,銀行貸款被截胡,連親爹都背後捅刀。
陳玲的生意靠輸送農民工抽成,董大林搞合作社等於斷她財路。 這種新舊利益衝突,讓綠色種植從技術問題升級為人性博弈。
要說全劇高光時刻,當屬褚栓忠演繹的董大林。 土地被搶那晚,他蹲在地頭一根接一根抽煙,煙頭明滅間全是破碎的希望;面對陳玲挑釁時,他脖頸青筋暴起卻硬生生把話咽回去。
梁林琳飾演的馮邱蘭同樣驚豔。 聽說合作社黃了,她眼眶通紅卻不掉淚,抄起掃帚砸向雞窩罵“這日子不過了”,把農村婦女的憋屈與剛烈演得入木三分。 老戲骨羅京民更絕,一個坐地起價的眼神,就把董老爹的貪財相釘在恥辱柱上。
這場“青山保衛戰”里,有人為錢撕破臉皮,有人為理想頭破血流。 當陳玲還在算計下一塊肥肉時,張坤的預言正在應驗:“玩火終自焚,陽光終破雲”。 而螢幕外的我們,何嘗不在見證現實版的人性試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