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跟你說啊,老王,最近你身體咋樣?聽說高血壓的人最怕的就是缺鉀啊!你這情況會不會是缺鉀了呢?”
王老伯一邊在小區公園做早操,一邊聽鄰居老劉說著這些“專家知識”,心裡不由得咯噔一下。
他今年七十出頭,年輕時體格健壯,可是年紀一大,身體各項指標就開始上躥下跳,特別是血壓,時不時就不安分地往上竄。
最近他總覺得頭暈目眩、腿腳乏力,今天聽到老劉這一番話,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於是,王老伯決定趕緊到醫院檢查一番,這可不能耽誤了。來到醫院,王老伯掛了號,但心裡卻七上八下的,總想著自己這“缺鉀”的問題。
終於輪到他進診室,王老伯一進門就急切地對醫生說:“醫生啊,我聽人家說我這高血壓是缺鉀造成的,這是真的嗎?”
醫生是個三十來歲的小夥子,聽到王老伯的問題,說:“王老伯,您別急啊。確實,高血壓跟鉀有些關係,因為鉀這個礦物質呢,它能説明血管舒張,也能讓心臟節奏保持正常。
而若是缺鉀的人,血管就容易出現收縮的現象,血壓自然也就會變的更高了。然而,我們要知道,並非所有患有高血壓之人皆存在缺鉀的狀況。”
王老伯聽了這番話,更加覺得迷糊了,問道:“那醫生啊,我到底是不是缺鉀啊?”
醫生笑著解釋:“別著急,您這次先查個血鉀水準,我們再來判斷。要是缺鉀,我們可以通過飲食來補充一些高鉀的食物嘛,比如,香蕉、土豆、菠菜,都是鉀含量比較高的食物。”
王老伯點了點頭,但他有點擔心:“可是醫生,這吃香蕉吃土豆真的能把我這血壓降下來嗎?”
醫生推了推眼鏡,認真地說:“您說得對,靠吃幾個香蕉、土豆就能把血壓控制住,這話有點誇張。但長期來說,鉀的確有幫助調節血壓的作用。”
科學家們曾經對數萬名高血壓患者做過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攝入鉀較多的人,血壓水準比那些攝入較少的人平均要低3到5毫米汞柱。
這個聽上去好像不多,但在醫學上,稍微降低幾毫米汞柱,就可以顯著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中,科學家們還發現,每天攝入約3500毫克的鉀,有助於保持血壓穩定。你得吃多少香蕉才能攝入這些鉀呢?這大概得吃10根左右吧。
王老伯一聽,皺了皺眉頭:“哎喲,醫生啊,這一天吃十根香蕉,我可吃不消啊!”
醫生擺擺手,笑著說:“王老伯,我這隻是打個比方,您不必真去吃十根香蕉。其實,很多食物裡都有鉀,只是我們平時沒注意而已。像是土豆、番茄、杏仁這些,鉀含量都不低,但最關鍵是要均衡飲食。”
聽到這裡,王老伯覺得稍微安心了一點,但還是有些疑惑地問:“那我吃這些東西能不能完全代替葯啊?我這吃降壓藥吃了這麼久,總覺得是藥三分毒啊!”
醫生正色道:“這個可不行,王老伯。食物是食物,藥物是藥物,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高血壓呢,是一個慢性病,單靠食物是不能徹底治癒的,而我們可以通過飲食的調整來輔助藥物控制血壓,這樣效果會更好。而且,適當補充鉀能説明您減少高血壓帶來的不適感,比如腿腳發麻、心悸這些癥狀。”
王老伯點了點頭,但又想起自己平時愛吃的鹹菜,忍不住問:“那我這平時吃的鹹菜是不是不能吃了?”
醫生笑得更大聲了:“王老伯,鹹菜這東西嘛,您最好還是少吃點。在我國,多數人傾向於食用偏鹹的食物,但需知,高鹽飲食乃引發高血壓的關鍵因素之一。
而鉀呢,正好能説明抵消一些鈉對血壓的影響。所以,您還是要注意控制鹽的攝入,少吃鹹菜,多吃點鉀含量高的食物,對您的血壓會更好。”
這番話說得王老伯心服口服,覺得這個醫生講得通俗易懂。他打定主意,從今天開始,少吃點鹹菜,多吃點醫生推薦的高鉀食物。
但他還是有些擔心,問道:“那醫生啊,要是我補了鉀,但血壓還是高咋辦呢?”
醫生笑著搖了搖頭:“王老伯,您這個問題問得好。其實呢,補鉀只是一方面,您還得注意其他生活方式,比如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等等。高血壓是個‘老朋友’,我們不能指望它馬上就離開,但是我們可以慢慢讓它‘脾氣’好一些。”
王老伯聽得連連點頭,心裏踏實了不少,心想原來高血壓的“秘密”還真是藏在這些日常小細節里。這次他準備回家后好好調整一下生活習慣,努力和這個“老朋友”好好相處。
關於高血壓最怕缺鉀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