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一列鑲著金邊的列車從巴黎出發,穿越阿爾卑斯山的薄霧,最終停靠在伊斯坦布爾的月臺。這趟被稱作“東方快車”的傳奇列車,用水晶吊燈、天鵝絨座椅與銀質餐具開創鐵路旅行的紀元。
從某些角度看,它重新定義了火車的概念——不再是單一的交通運輸工具,還可以是承載著文化體驗與社交場景的完整旅遊產品。百年後,不論是國外的瑞士冰川快車、加拿大落基山脈觀光列車,還是國內的“熊貓專列”“絲路夢享號”“齊魯1號”,都延續了這一邏輯。
如今的全球旅遊列車,早已從貴族專屬轉向多元化市場分層。人們開始在“速度”與“體驗”之間尋找一種平衡,在唯快不破中選擇讓鐵軌“慢下來”。這背後,是一場關於文旅經濟學的深層變革:從“運輸效率”需求到“消費場景”再造的反覆運算。
鐵路旅遊的新供給
說到鐵路,就不得不提到“軌道上的山東”。
新中國成立之初,山東境內僅有膠濟、津浦兩條鐵路幹線和兗濟、臨棗等支線。進入21世紀,山東鐵路跨越式發展。2024年,山東鐵路營業里程居全國前列,高鐵總里程達3047公里、全國第一。
“交通強省”為軌道經濟發展提供基礎。如何用好自身交通資源和旅遊資源,深耕文旅市場?山東有自己的思考。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山東發佈將開行“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的消息。研究過諸多旅遊列車產品的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文化和旅遊學系教授黃瀟婷感受到了周圍“同行”對“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的期待,“它是山東協同不同部門、整合沿線地市文旅資源,專門打造的旅遊列車,是一個系統工程。”
“好客山東·齊魯1號”到底有何不同?
車廂里的景象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綠皮火車的“刻板印象”:淄博周村燒餅的香氣從餐車飄來,濰坊風箏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手把手教遊客繪製沙燕,膠東花餑餑麥香氤氲、造型栩栩如生……閑置的綠皮火車進行改造,讓鐵路交通工具本身也成為旅遊目的地。
同時,“好客山東·齊魯1號”用一張車票將列車沿線170多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340多家星級飯店和旅遊民宿連接起來,推出聯動優惠。這種遊客持車票可享景區門票、酒店住宿等權益的制度設計,使旅遊列車從交通工具升維為“文旅集成平臺”。
讓交通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在鐵軌上共振,“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是探索的開始。
打造這輛旅遊列車的內生動力不可忽視,那就是創新供給以拉動需求。經濟活躍期旅遊列車時有開設,旅遊列車多見於幾個地市或省份間,當市場需求達到一定人數會觸發文旅部門與鐵路合作,這是市場行為,更像是包火車,成團成規模就開列車。而“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是政府主動而為的創新供給。
從更深層來看,“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的開行,是作為鐵路強省的山東不再局限於運力規模競爭,讓鐵路從“運輸力”向“連接力”質變的一種嘗試。
一列車拉起一條鏈
鐵路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從來不是簡單加法。
這幾天,臨沂國際旅行社董事長楊兆坤挺忙。“我們正優化產品和服務,好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為鼓勵旅行社組織旅遊團隊,臨沂市研究制定旅遊團隊獎勵辦法,設立800萬元獎勵資金。
旅行社根據列車的停靠網站、運行時間和遊客需求,組織團隊設計與列車行程相銜接的旅遊產品。針對不同客群設計親子遊、研學遊、老年康養遊、自駕游等產品。
沿線有大批像臨沂國際旅行社這樣的文旅市場主體參與到“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中來,編織成了一個“軌道上的共同體”。
政策協同,帶動文旅市場主體參與到列車開行中來,激發消費新活力,提升旅遊列車吸引力、帶動力和附加值。山東交通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張蕾認為,讓鐵道沿線旅遊景區、星級飯店和旅遊民宿有機聯動,現成“列車開行—景區引流—酒店增收—就業擴容”的閉環生態,又形成了獨特的“火車經濟帶”。
旅遊列車常態化運營,“火車經濟帶”的沿線在未來可以形成文旅融合、產業集聚、經濟聯動的綜合發展廊道。
以交通線串聯資源要素的發展,最明顯的變化在上下游產業鏈上。
從上游看,旅遊列車產業鏈涵蓋車廂改造、旅遊資源開發、旅遊設施建設。山東鐵投集團聯合山東重工、恆豐銀行、中泰證券等車體廣告贊助企業將綠皮火車進行硬體升級,57天時間,抽調技術、製造系統1000多名骨幹及80多家供應商組,新制、翻新、修復部件5300余項,完成“沉睡資產”到“流動IP”的喚醒式改造。
在後期的運營過程中,還將在娛樂車廂舉辦適合不同年齡段乘客的非遺研學工坊,將列車打造為“移動的齊魯文化體驗中心”。形成“吃住行遊購娛”全要素閉環,各市美食、文創、非遺演藝專案上車,並通過整體策劃、運營和行銷推廣開來。消費場景延伸為“車廂-網站-整個”消費生態。列車美食餐車直供的淄博羊肉串、濟南把子肉等食材來自山東各市,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啟動旅遊景區衍生產業,非遺演藝專案上車在傳播文化的同時吸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就業……
從下游供應鏈精準服務匹配上看,山東各大旅行社將推出200多個旅遊列車主題線路產品,優惠力度大,出遊便捷。以泰安為例,推出“泰山+惠遊套票—旅遊專列定向套餐”,徂徠山森林溫泉康養度假谷、太陽部落、新甫山等A級景區推出4-8折門票優惠,三星級及以上酒店推出不低於門市價50%的折扣優惠政策。
這種產業鏈結構形成以鐵路旅遊為核心、多產業協同發展的局面,讓鐵路資源與文旅產業融合共贏。山東在鐵路資源整合與創新利用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普惠模式的乘數效應
12.5元——是“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從濟南站到泰山站的硬座票價。
國內旅遊專列市場往往主打高端產品,人均費用動輒數千元。
“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則反其道而行之,選擇讓普速列車回歸最原始的民生屬性,載著百姓的煙火氣前行,力圖構建“低門檻、高體驗”的普惠模式。
這種普惠模式按普通客運標準定價的策略,既保留綠皮火車的親民基因,又通過“車票即文旅優惠券”的模式放大附加值,撬動景區門票打折、酒店優惠的消費槓桿。
明故城(三孔)旅遊區(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提供)
12.5元的硬座票價,實質是對文旅消費門檻的降低。更多百姓能開啟環省旅行,實現“一張車票游遍齊魯”的普惠願景。這種普惠性帶來的不僅是旅客流量,更是民心流量。
“‘好客山東·齊魯1號’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定位於大眾消費,票價實惠,讓更多人能夠輕鬆參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認為,正是這種“民生視角”的模式,才能利用“減法”做出消費的“加法”。
“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更深層的普惠邏輯不僅體現在票價上,也體現在列車服務設計中。
沿線22個網站開通通達重點景區的旅遊專線。各地採取新增線路、延長運行時間等方式,近百家景區可由公交系統連通火車站。在列車停靠網站附近設置文旅驛站,集諮詢、接駁、導覽、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為遊客提供必要的服務和説明;上線“好客山東 旅遊列車”微信小程式,功能涵蓋資訊服務、行程攻略、非遺美食等吃住行遊購娛各環節。
“低門檻准入+高附加值服務”的組合策略,解決旅遊市場“價格虛高勸退遊客”的問題。“鐵路+文旅”的普惠模式既利於盤活沉睡的鐵軌資源,又讓沿線景區、鄉村景點吃上“流量飯”。
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煙台市文化和旅遊局提供)
從行車線路上看,“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途徑不少“小站”。在22個網站中有16個縣級網站,這周圍有一些看似不被熟知但頗有內涵的景區,也有一些鄉村旅遊集中片區,值得深度觀賞休閒度假。
“慢進深遊”的旅遊方式會讓這些旅遊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被調動起來。可以預見,鐵路網站與旅遊資源精準對接形成的“珍珠鏈效應”,將交通紅利轉化為文旅勢能,原本默默無聞的景點、民宿,會因為列車的停靠煥發活力。
“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遊列車不僅是一列火車,更是一個流動的文化客廳、一個動態的經濟樞紐、一個聯通城鄉的情感紐帶。
(大眾新聞記者 戴岳 田汝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