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閆麗君 實習生 曹宇涵 李小龍
3月20日,春晚“兄弟款”人形機器人空降煙台高新區這片科技沃土,走進學校、社區、廣場等進行展示,並與學生和市民近距離互動,掀起了一波科技熱潮。
關於“它”的問題
“它會不會生病,會不會寫作業?”
“它來了嗎”“長什麼樣啊”“它能和我對話嗎”……20日上午8時許,煙台高新區第二實驗小學禮堂內,孩子們早已等候在此,不停地抬頭張望,小聲議論著,一雙雙好奇和期待的小眼睛緊緊盯著門口。
隨著一個黑箱子的打開,禮堂內頓時鴉雀無聲。機器人在工作人員的説明下,從平躺狀態迅速站了起來,禮堂內頓時“哇”聲一片。學生們一個個踮着腳尖張望著,機器人緩緩走向學生們中間,禮堂內徹底沸騰了起來。
據悉,該款機器人是宇樹科技產品——人形機器人G1,它和上春晚的機器人是“兄弟款”,該機器人身高1.27米,重約35公斤,外形上與人相似,黑色的“頭部”安裝有一個雷射雷達和三個攝像頭,苗條的“身軀”泛著銀光。
只見,它在工作人員的操控下,自如地穿梭在人群中,不時地和學生們打招呼、握手,學生們則爭先恐後地湊上去,有的好奇地摸摸機器人的腦袋,有的則小心地戳戳它的身體,還有的盯著它的“腦袋”想要看看其身體里到底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大家把它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
“它會咳嗽嗎,它能替我寫作業嗎,它會不會發燒,它的大腦在哪裡,它的後背有沒有意識開關?”人群中,四年級三班的李詩蘭小朋友跟在技術人員身後不停地追問。
在杏壇中學,資訊技術教師李衛東見到機器人后,也格外興奮。他帶著學生,從上到下仔仔細細地打量著機器人,恨不得把它解剖開來。“機器人走進校園大大地激發了同學們對科技的探索熱情,”李衛東說,“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國家科技發展的力量,在不遠的將來,我希望機器人可以走進課堂,融入教學,助力我們的教育工作。”
關於“它”的期盼
“早點走進千家萬戶,幫老人們做做飯”
當天下午,人形機器人又先後來到瀾怡苑社區和科技文化教育基地進行展示,“它”跟社區居民來個親密接觸,大家紛紛駐足討論,並和機器人合影留念。
在瀾怡苑社區,一位小朋友握住機器人的手,遲遲不願鬆開。
“這是春晚轉手絹的機器人嗎?”社區居民對這位“不速之客”也充滿了好奇,紛紛上前打量著牠問,“會跳廣場舞嗎?”
“這款機器人和上春晚的機器人是同一個公司研發的,但是型號不同,上春晚的機器人身高1.8米,這個只有1.27米。”工作人員連忙解釋,“別看它長得不高,但是靈活性一點不差,還參加過馬拉松呢。”
短時間內,這位“馬拉松選手”就吸引來眾多“粉絲”,只見機器人在科技文化教育基地里來回散步,廣場上活動的市民見狀都圍了上來,大家一一和機器人握手、打招呼,還有不盡興的市民一直跟在機器人兩側,找准機會和它來一個合影。
“剛剛我們幾個老頭還在一起聊機器人呢,它就來了。”75歲的居民王國林頗有點興奮,他看著眼前的機器人說,科技發展真是太快了,期盼機器人早點走進千家萬戶,幫老人們做做飯。“這絕對比雇保姆強,真到了那個時候,我一定先買一個,支持我們國家的高科技發展。”王國林說。
這一點,得到在場老人們的一致認可,大家紛紛表示,希望機器人可以早點進入到養老行業,為老人做飯、洗衣、泡茶,幹一些累活,陪老人聊聊天……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