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苗 劉志坤 實習生 莫李凝 王心銘
近年來,郭德綱的相聲意外成為失眠群體的“哄睡新寵”。據喜馬拉雅大數據顯示,使用者聽相聲時段在0-4點。“助眠”關鍵詞入選夜間搜索詞前五,其中“相聲”在助眠搜索中佔比70%,“郭德綱”更是佔到31%。為什麼郭德綱相聲有如此效果?其背後反映出怎樣的需求?(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爆料電話:0531-85193656;郵箱:405617016@qq.com)
郭德綱相聲聽眾小徐從2018年就開始聽郭德綱相聲入睡,這早已成為他的習慣。小徐透露,以前他會選擇輕音樂和白噪音等助眠,但現在睡覺前更喜歡聽故事、聽人說話。“白天聽更多的是敘事類故事,晚上聽的更多是有一個人在你耳邊說話。”
小徐還認為,就相聲而言,郭德綱的聲音更有助於助眠。
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張凱華分析,從心理學角度看,這種情況屬於行為依賴。特別是一些中年人或獨居群體,很可能把郭德綱相聲作為一種情感陪伴。“我們在心理學研究中發現,聲音的陪伴感可以緩解孤獨和降低夜間焦慮,這類似於一種情感需求,而這種情感需求是助眠的重要動力。”
這種“聽相聲助眠”的現象正在蔓延,且不僅限於相聲領域。
有聲讀物聽眾徐先生每天基本會聽固定的故事書入眠。他表示,這種播講性的有聲讀物聲線單一,故事熟悉,“聽著昏昏欲睡,它是我的睡眠電子榨菜。如果關上手機沒有聲音直接入眠,會覺得很無聊、太安靜,聽有聲讀物有個聲音就不那麼無聊孤獨了。”
對此,張凱華指出,相聲和有聲讀物的助眠作用存在心理學和睡眠科學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對特定群體具有助眠效果。並且睡眠好壞與大腦的放鬆程度密切相關,大腦處於放鬆狀態時容易進入睡眠,反之則難以入眠。
許多相聲節奏適中且帶有幽默感,能幫助人們放鬆身體。身體放鬆時會分泌快樂激素,有助於減少焦慮,帶來聽覺上的舒適感。張凱華提到:“有研究顯示,郭德綱相聲每分鐘語速基本接近人在平靜時的心跳節奏。所以聽相聲時,我們可能不自覺地調整呼吸,使身體進入放鬆狀態,有助於快速入睡。”
另外,在聽相聲,尤其是老段子的過程中,可能更容易催眠。張凱華表示,反覆聽相同段子,大腦的熟悉度變高,認知加工過程的負荷減少,人們的安全感更充足,從而容易促進睡眠。
她還提到,郭德綱相聲助眠或許還有心理暗示的原因,大家常說郭德綱相聲有助於睡眠,可能通過反覆暗示形成了條件反射,“就像小時候我們聽到的數羊入睡策略一樣”。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