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姐妹跟我一樣??每到換季就覺得自己‘沒衣服穿’,衝動下單一堆外套,印象中也沒穿幾次,但是到來年卻拉胯的穿不出門...
本期,咱就嘮點實在的,這8種春秋外套,聽勸啊——千萬別買!”
展開的拉鍊它若不平整,拉上勢必也是鼓鼓囊囊,穿到身上,尤其是肚子,會放大腹部線條,顯得身材比例不好,不要買。
要買就要買拉鍊展開、拉上都順平的,最好包邊還是隱藏的,細節處理的好,穿上才會顯得上檔次。
而且還要注意一個細節,就是包邊隱藏款同材質包邊和不同材質包邊,要選包邊和麵料是同一種材質的。否則,兩種材質極有可能因為縮水率不一樣,導致拉鍊後期還是不平整、起鼓、合不上。
還有半裙的隱形拉鍊的,要看底端拼接處,抽巴的不能買。
有些衣服,或者為了實用或者為了增加設計亮點,上面會有大大的口袋,但是甭管當時多喜歡,帶大口袋的衣服都不建議買。
尤其是薄棉、莫代爾、牛仔面料,口袋部分會因重力下垂+洗滌甩動而導致變形,天天張著個“大嘴巴”,看著就很邋遢。
要買通勤外套,建議選帶暗扣的立體貼袋(如風衣款式),或內嵌式拉鍊口袋;
要買休閒外套,就選斜插袋(如飛行員夾克),或口袋邊緣有 包邊+車明線加固的。
這倆才是親爹親媽,懶人福音,怎麼甩、塞都不變形。
簡單點理解就是,就是不屬於這個季節的面料,或者不屬於這個款式的材質。
比如帶鏤空的外套,完全屬於‘薛定諤的厚度’,你說它薄吧,20℃穿出汗;你說它厚吧,颳風直接透心涼!
最絕的是商家描述‘四季可穿’,我覺得翻譯過來應該是‘四季穿都差點意思’。
還有短袖毛衣、短袖衛衣,短的到腰以上的厚外套都算,即使一時喜歡買回來了,後面大概率也因為不好搭、不好穿、沒有合適的天氣而閑置。
所以乾脆就不要買這個類型,省的白白浪費錢!
估計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心心念念好久的衣服,終於等到合適的天氣穿出門,結果到處都撞衫,很尷尬。
我去年就買了淺藍色的毛衣外套,好傢伙,地鐵站“一眼撞”躲完,到辦公室又跟同事撞,好不容易熬到週末去姐姐家,結果巧了,我姐也穿同款,簡直鬱悶至極。
完事之後,我查了下快時尚品牌暢銷款出貨量,季度常超10萬件。
關鍵是拋開撞衫率,這類衣服的品質大多也不太好。
有的甚至穿不到一個季,就變形、起球嚴重,不符合長期主義消費。
建議平價耐穿就選一些品牌的基礎款式,面料成分透明,工藝穩定,升級投資則選一些經典風衣、西裝外套等耐穿單品。
主要原因是單層細線壓邊,無法對抗面料收縮力,洗滌後縫線拉扯會導致捲邊。
你仔細看這類衣服,有些還在店裡掛的時候,就已經有下擺抽巴或輕微的捲邊,買回來毫無意外,捲邊越洗越嚴重,穿上不平整的衣服,自然也顯得沒檔次。
要選下擺寬邊,或者裡面有包條包住的,尤其是薄一點的衣服,好的裡面有貼嵌條,邊邊平整度好,才能很好的防止卷邊問題。
技術流說人話就是:看+摸邊緣!如果單層上折,像捲了個空煎餅的pass!要選中間有‘夾心’(嵌條)的,怎麼搓都不卷!
穿衣不適感的來源,除了大小不合適,下來就是摩擦感了,拉鍊條裡面直接裸露的衣服,穿著會很磨。
除了會把身體扎的不舒服,還會磨損裡面的衣服,特別是那種兩件固定穿搭的,裡面那件,要不了幾天就能給你磨出球。
買外套時,記得把拉鍊拉開,看一下裡面,要選裡面有掛面的,一般好衣服都有,沒有掛面了也應該有包條包住的。
連衣裙的隱形拉鍊也要注意,拼縫拉著會卡住的不要買,拉鍊直接通到頂端的也不能買,要選上面帶風紀鉤、或包邊的,穿著才不磨胳膊、硌下巴。
特別是衛衣和純棉開衫一類的外套,它分單面結構和雙面結構。
裡外都是豎向紋路的是雙面結構,只有外面是豎向紋路,裡面卻是橫向或斜向紋路的是單面結構。
單面結構比雙面結構織法簡單,成本也會低一些,所以用單面結構做出的外套,因經緯紗向單一,洗完容易縮水變形。
相比而言,雙面結構抗變形能力要好的多,所以,不想洗幾次就變形了的,單面結構的衛衣外套不要買。
然後領口,要選裡面有拉條的,保護領子不變形。
有一些衣服,扣子是直接縫上去的,後面光禿禿的,這類衣服不要買。
要選帶墊扣的,尤其是風衣夾克,一來穿一段時間,扣子不會耷拉個“腦袋”;二來縫線承受的壓力也小,扣子不容易脫落、丟失。
還有扣眼也要仔細看,好一點的衣服應該是先開扣眼后鎖邊(包芯扣眼),扣眼裡面沒有毛須。
面有毛須的是先走扣眼線、後剪的扣眼,看著毛毛躁躁不說,後期還會脫線掉毛絮,全是隱患。
思緒一下子就拉回到了十幾年前買褲子還要剪扣眼的記憶,感情是因為窮,買的品質差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