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在好玩中傳承!千年“軋蠶花”民俗織出文旅新版圖
更新于:2025-04-11 01:20:13

中國作為世界蠶桑文明發源地,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便開啟養蠶繅絲史。2008年,蠶桑習俗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在江南水鄉浙江湖州、桐鄉等地每年四月以“軋蠶花”民俗活動延續千年文脈,通過多彩儀式祈願豐收,演繹著絲綢之源的文化密碼。

晨霧氤氲的含山,蠶娘發髻間別著蠶花簪,手托竹制蠶匾沿青石古道上行。山頂祭台前,焚香、祝禱等古禮次第展開,蠶農們吟唱的《蠶花謠》在山間迴響,重現唐宋蠶神祭祀盛景。作為大運河畔重要蠶桑重鎮,善璉鎮將傳統祭祀創新升級為蠶花娘娘巡遊、非遺集市、蠶花運動會等文旅融合專案,吸引數萬遊客共襄盛舉。

 浙江湖州南潯區善璉鎮文聯副主席 沈虹:這裡養蠶是蠶農主要的收入,每年到含山上來走一走,我們這個含山軋蠶花的民俗活動已經變成了一個文化旅遊的盛會。

 

在德清蠶文化館前,非遺舞蹈“掃蠶花地”以翩躚舞步演繹千年蠶事。舞者手持蠶帚類比掃塵、喂桑動作,春秋時期流傳的蠶室潔凈儀式,經藝術提煉成為展現蠶事生產的動態畫卷。這種融合勞作美學的舞蹈,經過當地文化工作者的改編形成了21套傳統動作,編入互動教學系統,使這項古老技藝成為研學體驗的熱門專案。

遊客:作為一個北方人,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南方的傳統舞蹈,也是蠻吸引人的。德清市民:舞蹈還是比較難的,因為它每個動作都有特定的一個講究。

 

京杭運河流經的桐鄉洲泉鎮,800年歷史的“蠶花水會”正掀起高潮。各地蠶農紛紛出動搖快船、絞絲船、拜香船。8個村兩兩對決,展開“踏浪搶彩”競技,健兒們淩波奪鴨的場景引得兩岸歡呼雷動。

桐鄉市洲泉鎮清河村快船隊隊員 錢海勇:抓到幾隻鴨子,成績並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體驗了父輩當時的辛苦勞作,這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傳承。

 

從含山祭典到運河水會,這場跨越千年的桑蠶盛會,正以“蠶桑+”模式編織著文旅新版圖,“軋蠶花民俗會”成為一個文旅吸引點,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中國絲綢博物館社會教育部主任 樓航燕:體驗到的繅絲、印染、織布,通過孩子們的親身實踐,能夠讓他們感知到我們這些古老的非遺技藝的珍貴。浙江省級文化特派員 顧興國:我們發掘了11類61項蠶桑文化要素,在這個基礎上把我們的文化資源變成研學課程,還有品牌的建設,來推動當地農民、村集體的增收。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走近格陵蘭冰蓋
走近格陵蘭冰蓋
2025-03-26 03: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