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批佈局前沿技術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集中亮相,包括多項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領域的攻關專案,其中,全固態電池、北斗導航等技術發佈了最新的產業化成果。
相較當下新能源汽車普遍採用的鋰離子電池,全固態電池具有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更高、使用壽命更長、充電速度更快等優勢,被視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 “終極方案”。近年來,全球不少國家正加速佈局。目前,由產學研多方聯合的創新平台在關鍵材料領域已經取得新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士 歐陽明高: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應該會有一些裝車的測試,2027年應該規模就會比較大了,但是它還處在裝車示範驗證的階段。到2030年之前,應該會形成量產化產品。
此外,通過智慧財產權、專利、文獻建立資料庫,這一平臺還正在訓練專門的人工智慧大模型,服務全固態電池領域研發和產業化。
破解導航干擾難題 讓智能駕駛更安全可靠
隨著不少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始重點佈局智能駕駛,衛星導航成為關鍵技術。在位於天津的汽車北鬥應用聯合實驗室,研究人員根據車輛監控數據,對人工智慧進行訓練,對車輛行駛中的衛星導航干擾源進行特徵識別,形成全國衛星信號干擾資料庫。
中汽資訊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顧洪建:我們根據8類典型干擾場景和24類典型工況,初步提出近90個驗證用例。我們還建立了4個維度15項量化指標,對產品進行安全等級分析。
這個實驗室彙集衛星導航、智能駕駛、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的高水平團隊,目前已形成從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測試認證的全鏈條資源整合,未來將基於北鬥定位的中國方案,推廣實現更可靠的智能駕駛。
(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