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創業者在寶安長大成為行業龍頭,他心懷感激——“深圳給了我更多靈感和溫暖”
更新于:2025-03-26 03:22:29

深圳未來腦律科技創始人薛耀。 (受訪者供圖)

深圳新聞網2025年3月22日訊(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張瑩)中國名牌大學本科畢業、海外留學並就業、深圳創業、迅速長成行業龍頭,深圳未來腦律科技創始人薛耀走的是典型的深圳海歸創業路徑。

在近日“百萬英才匯南粵”春季大型綜合招聘會現場,記者採訪了這位年輕有為的創業者。他的經歷,詮釋了為什麼來深圳創業——因為這裡,有著扶持“從0到1”的環境和信心。

薛耀認為,深圳是眾多海歸人員創新創業的首選從來未變。

在2021年落地深圳寶安海歸島創業以前,薛耀已經在德國旅居10年。和他同時間在海歸島入住的初創企業小夥伴們,現在至少有5家成為了各自領域的龍頭企業,並在全球市場初具競爭力——共同上演了新一代創新創業的“深圳速度”。

新一代海歸有創業衝動

2012年從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畢業后,薛耀前往德國留學、工作,擔任過瑞士BEE Medic中國區總裁,德國貝朗醫療項目總監,然而他對於如何成立一家公司卻沒有概念。

直到2021年,深圳設立在歐洲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向他介紹了初創企業的綠色通道和政府全方位孵化服務,他當即決定回深創業。

薛耀認為這是新一代海外留學人員和初代最大的不同點:專業上從過往追隨海外技術,到現在能和全球頂尖技術同步;心態上從渴望在歐美留下來,到學成后放棄優待條件,渴望回國創業。

他認為,這就是新一代中國海歸創業者典型的樣子,標誌著中國的創新創業發展模式進入到了新的階段。

他說,“伴隨國家的蓬勃發展,我們這代人身上有非常大的時代機遇。2008年我在浙江大學就讀本科期間,不少同學已初嘗創業,留在國內發展的時至今日已有上市公司的成功經驗。遠赴海外求學求職,同樣有創業衝動的我們,無疑是有焦慮感的。”

“所幸的是,我們這批海外深造就業人員,已經在各自領域深耕多年,在海外有機會去做和全球同樣有競爭力的事情,如果抓住中國創新領域換道超車的時代機遇,更容易迅速成就某個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在深圳創業很省心”

薛耀回憶,像他這樣的技術人員在深圳創業,因為有孵化基地全方位服務,不用操心早期成立公司流程問題,而孵化基地眾多各領域的創業小夥伴,讓創業有了更多靈感和溫暖。

他介紹,在寶安海歸島,和他同時間回國創業的小夥伴,分佈在具身智慧、光學、半導體等不同領域,“大家回國的時候都是一個人”。下班后的時光里聚首交流,如何融資、招聘,相似的問題,共同的期盼,友誼在探討和解決的特殊土壤里建立,並獲得了對深圳的認同感。

幾年以後,當年的創業小夥伴,闖出了至少5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具體到他,創立未來腦律公司,專注於穿戴式神經調控AI硬體的研發與應用,在全球疼痛管理和睡眠障礙治療領域已獲得美國和歐洲權威醫學指南的認可。憑藉創新的閉環神經調控技術和全球化佈局,兩年內實現了技術突破、產品落地及市場開拓,設備在國內醫院廣泛應用,在海外消費級市場今年預計有近兩萬台出貨量,成為行業細分領域龍頭。

“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深度鏈接神經科學科研院所的能力。和國內外最頂尖的腦科學和神經科學醫院和研究所合作,保證在腦科學和神經科學領域持續保持前沿嗅覺。同時依託在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快速產品化落地的產業優勢,能夠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

在薛耀看來,全球化可以簡單理解為:充分了解當地,做當地化的事情。

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因為只有在中國,同時具備產業、人才、市場三要素的創業環境,讓初創企業有廣大的發展空間。

建議學子抓住時代機遇

薛耀認為,在他所處的時代機遇里,中國的企業有機會成為引領並推動全球化的中流砥柱。而眼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孩子們留學的年齡前置,這是又一個全新的時代機遇。

“建議年輕學子在認知和價值觀形成的階段,充分保有中國自信,同時盡可能深入融入當地,成為深層次懂得東西方文化的複合型人才,這樣能在未來更強勢地推動中國企業在全球建立競爭力和影響力。”

對於當下正在求職的大學生,薛耀認為,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紮實從基層工作幹起,不斷增強自己的創新和競爭力是最重要的事情。

(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