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種的啥?一畝地凈賺5000元,還供不應求
更新于:2025-04-11 01:18:00

在和尚橋鎮毛莊村,有一片薄荷種植基地,未近田間路,早聞薄荷香。

談起種植薄荷,基地負責人高升不禁感慨:“這幾年為了選好專案,做出特色,我下了不少功夫。之前種蔥賠了10萬元,現在種薄荷經濟效益直接翻了兩倍。”

葉兒綠綠,味兒涼涼,做葯醒腦,做糖口香。小小一株薄荷,為何能成為高升的“金葉子”?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承包100畝地,開始試種薄荷

高升的故鄉是內蒙古阿榮旗,在大興安嶺的腳下,緊挨呼倫貝爾大草原。4年前,他隨妻子高錦一起回到了長葛。

生於草原的他立誓要在平原闖蕩出一番事業。在家人的鼓勵下,他在和尚橋鎮車莊村承包了300多畝地,開始嘗試農作物與中草藥輪作。

經過近3年的反覆試驗栽種,高升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長葛本地中草藥培育種植模式。

2023年,高升又花了幾個月時間分別到禹州、安徽亳州和河北安國等幾個國內中草藥集散中心,詳細瞭解了市場行情以及河南當地的優勢中草藥作物。

在調研市場后,他結合本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選擇發展薄荷產業。

“薄荷種植成本低、耗水少、收益高,不僅能入藥,還能作飲料、保健品等的原材料,市場潛力大,相比於傳統農作物,具有明顯的優勢。”高升說。

據瞭解,薄荷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清利頭目等功效,在醫藥、食品、日用品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近幾年市場銷售行情一直不錯。

為此,去年2月,高升在毛莊村承包了100畝地,開始進行試種。

一年收三茬,每畝凈收益可達5000元,銷路不愁

薄荷作為經濟價值高的特色芳香作物,不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常用的中草藥。像“割韭菜”一樣,薄荷通常每年可採收三茬。

同年5月底,成熟的薄荷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放眼望去,滿眼青翠,田間地頭處處綠意盎然。

終於,基地迎來了第一茬採收,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除草、收割、澆水、施肥、烘乾……薄荷種植加工產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工,為此,高升發動周邊村民,讓村民們通過採摘薄荷、除草等獲得收益。不僅產業收益提高了,還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鼓起“腰包”。

“我們大都是周邊村的,上午到地里除草,下午割薄荷頭,一天下來能掙六七十塊錢,夠日常零花。”毛莊村村民李秀蓮說。

而且,周邊村民都是“爭先”到高升的基地幹活。主要原因就是工資當天結算。考慮到來幹活的大多是年齡偏大的村民,高升專門兌換了現金給大家發錢。

第一茬薄荷收割完后,高升直接聯繫了收購商進行售賣。“我種的這種是藥用薄荷,比普通品種的薄荷收益高,一噸賣5000元,而且銷路不愁,甚至有時候供不應求。”高升說。

經初步計算,第一茬薄荷每畝收益可達1500元,還是凈利潤,這也讓高升激動不已。之所以激動,是因為接下來還有兩茬薄荷要收,這要比普通農作物來錢快得多。

“除了可以收割全顆還能收割薄荷頭。薄荷收割后還能進行烘乾,用於做茶和藥廠加工提煉。”高升說。

“帶領鄉親們一起種藥材致富,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相較於之前種植農作物,薄荷也更讓人“省心”。“薄荷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濕潤氣候,稍耐積水,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以根狀莖繁殖為主。種植過程中,不需要花費太多心思。”高升說。

然而,在薄荷第二茬收割前,高升一門心思放在了搶收小麥上,加上突如其來的連續大雨,直接耽誤了薄荷第二茬的收割,無奈之下,高升只能虧錢進行售賣。

“這次是我大意了,也是給我了一個教訓,好在只是影響了一點品質,虧得不算太多。”高升說。

薄荷的諸多種植優勢,使其成為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種植專案。

經過近一年時間,高升種植薄荷的經驗已經逐漸成熟,不少種植戶“找上門”求學,除了省內的種植戶,還有省外江西、湖北、河北、貴州等地的種植戶專門跑到長葛來找高升學習種植薄荷。

“薄荷種植技術簡單,管理運營也很簡便,省勞力,產量高。再者,投資小,收益穩定,一次投資,可享受5年收益。”高升分享,薄荷的種植對土質、溫度、海拔等要求不高。而且容易管理,不需要太高的管理成本,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種植,增加收入。

高升的努力不僅為自己帶來了成功,也為周邊的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然而他的志向並不僅僅在於個人收益,在他看來,他還要努力學習,盡量多嘗試種植一些不同種類的藥材,直到摸索出來一條成熟的種植路子,帶領鄉親們一起種藥材致富,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全媒體記者/許桐

版式/王銳 校對/三一終審/趙鳳麗

智慧養殖風靡山村
智慧養殖風靡山村
2025-03-26 03: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