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格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後,蘇州“軌道交通”更名“地鐵”
更新于:2025-04-10 22:45:16

近期,“蘇州軌道交通”更名為“蘇州地鐵”引發關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官網已更換全新的“蘇州地鐵 Suzhou Metro”標識,社交媒體帳號也同步更名。

蘇州是國內最早開通軌道交通的地級市,由於申報建設時預測1號線遠期客流量約2.5萬人次/高峰小時,未完全滿足“地鐵”的標準,適用“輕軌”系統。2011年8月,1號線建設進入衝刺階段,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究竟採用何種名稱?據有關報導,蘇州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回應稱統一使用“軌道交通”,此後沿用多年,但其後開通軌道交通線路的城市多數在通車之初就採用“地鐵”稱謂。

4月8日,澎湃新聞通過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公開電話證實了更名的事實。工作人員稱,3月中下旬開始採用“蘇州地鐵”稱呼,推出“蘇州地鐵”Logo。對更名的原因,對方未予置評。

蘇州是“地級市天花板”,2011年GDP破萬億元,目前經濟總量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第六位。一位長期關注蘇州城市運營的知情人士表示,軌道交通使用“蘇州地鐵”稱謂,是蘇州被國家定位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后的“正名”,與國內其他城市保持一致,也更符合大眾認知習慣,有利於提升城市形象。

“蘇州是第一個申報建設地鐵的地級市,沒有先例,而此後省內兄弟城市的軌道交通規劃相繼獲批,命名為‘地鐵’。”他說,蘇州作為先行者反而被“矮化”,一度被譏為“小輕軌”,讓不少市民“意難平”。

今年1月,中國政府網公佈國務院對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的批複,蘇州與省會城市南京、杭州一樣,被定位為“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寧波、合肥、無錫、常州則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運營里程居全國第12位

《蘇州日報》2019年10月曾報導,國務院2003年發佈《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蘇州是當時唯一符合申報條件的地級市。

2007年2月,蘇州市軌道交通首輪建設規劃獲批,1號線當年12月開工,2012年4月開通。到去年12月29日,蘇州軌道交通已開通9條線路,運營里程346公里,線網日均客流178.45萬人次,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約70%,單日最大客流347.6萬人次。

目前,蘇州已獲批三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佈的報告,到去年底蘇州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居全國第12位,高於青島、天津。

2012年4月28日,蘇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   方志蘇州微信公眾號 資料圖

但長期以來,蘇州的軌道交通存在著稱謂混用的現象。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蘇州1號線2012年4月28日試運營,央視新聞頻道的報導使用的是“蘇州地鐵1號線”,蘇州對外宣傳使用“軌道交通1號線”,此後當地開通的線路沿用“軌道交通”。

2007年11月,江蘇媒體曾以“蘇州:十年輕軌夢 走下規劃圖”為題報導稱,蘇州軌交1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准。

據該報導,蘇州有關部門稱,建設輕軌是充分考慮古城保護的需要,蘇州的車輛越來越多,城市交通壓力很大,而古城保護決定了無法再增加乃至拓寬道路,只有在軌道交通上做文章。時任蘇州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陸文學表示,有人以為建在高架橋上的叫“輕軌”,在地下的叫“地鐵”。其實,區別在客運量大小,地鐵能適應的遠期單向高峰小時客流量為3萬-6萬人次,輕軌1萬-3萬人次;運量大小決定了編組數,地鐵列車編組達4-10節,輕軌列車為2-4節,因此地鐵的軸重普遍大於13噸,而輕軌小於13噸。規劃部門預測蘇州快速軌道交通1號線遠期客流量約2.5萬人次/高峰小時,按相關標準屬中運量,所以叫“輕軌”。

2011年8月,蘇州軌交1號線建設進入衝刺階段,但叫法較混亂,有稱“輕軌”的,也有稱“地鐵”的。據《蘇州日報》當時的報導,對於到底採用什麼名稱,蘇州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明保回應:統一使用“軌道交通”。

報導稱,周明保說,該市2004年上報《蘇州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1996-2010),2007年獲批。《規劃》採用了專業機構的客流預測,1號線遠期單向高峰客流2.49萬人次。按照1999年發佈的《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標準》,適用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輕軌,即使如此,該市一貫將系統稱為蘇州軌道交通。2008年《標準》修訂,未分地鐵、輕軌,為與以往一致,當地仍統一使用“軌道交通”。

軌道交通早已滿足“地鐵”條件

“蘇州是我國較早申報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也是當時唯一符合申報條件的地級市,並於2007年獲批。”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羅小龍教授告訴澎湃新聞,按照2003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蘇州滿足建設地鐵的基本條件,但主城人口密度略顯不足。

2003年國務院的《通知》要求,現階段申報發展地鐵的城市應達到下述基本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10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30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以上;申報建設輕軌的城市應達到下述基本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6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15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1萬人以上。

2007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00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1.82億元,但市區常住人口略低於300萬人。

羅小龍說,按通知規定,蘇州的條件遠超輕軌建設標準;按地鐵標準,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GDP超出要求,只有常住人口略低,所以本著審慎、實事求是的態度批准建設輕軌。

2018年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規定,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300萬人以上,遠期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次以上,蘇州的條件均已滿足。

蘇州地鐵11號線與上海地鐵11號線在崑山花橋無縫對接。   蘇州日報“蘇州圓桌” 資料圖

“老百姓早就叫‘地鐵’了,我覺得更名更符合市民的日常習慣。”羅小龍表示。

“地鐵、輕軌代表不同的軌道承重能力,不同的車廂大小、數量,是城市規模、地位的標誌之一。”上述長期關注蘇州城市運營的人士認為,蘇州是常住人口1300萬的特大城市、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地鐵“正名”也使城市資訊系統更簡潔,並與大多數城市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