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魏敏芝,帶著她的電影《Yamano 回合》,來到東京國際電影節。
她挽著美籍華人丈夫劉錦輝,走在紅地毯上。
對著鏡頭,她用帶著河北口音的英語說,"中國電影,不能少了我。"
台下掌聲雷動時,看到魏敏芝今天的成就,不由得想起24年前的場景。
一個黃土飛揚的下午,14歲的魏敏芝站在村口老槐樹下,張藝謀開口問道,"小姑娘,敢不敢去北京拍電影?"
都說時間是最神奇的大師,當初的餵豬女孩,如今已是淬煉成一名導演。
魏敏芝的電影《Yamano 回合》,拿下東京國際電影節特別關注獎。
這是一部扶貧題材電影,魏敏芝自編自導,用村民手機拍攝的素材,拼接出震撼的真實感。
她的丈夫劉錦輝,如今成了她的御用製片人。
魏敏芝的身上,早就看不到最土謀女郎的影子。
兩人回河北采風時,鄉親們都圍著她叫"國際導兒"。
她的作品《母親的心願》在IMDb評分7.8。
美國《綜藝》雜誌曾評價她,"這位來自中國農村的導演,用鏡頭撕開了發展主義的溫情面紗。"
魏敏芝除了導演身份,還是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年輕的華人評委。
拍《母親的心願》時,魏敏芝在河北農村找了一對真婆媳當主角。
有一場吵架戲,兩人從"你偷俺家雞蛋",罵到"你兒子打俺閨女",最後驚動了當地民警。
魏敏芝蹲在監視器後,笑得直不起腰,"這戲比科班演員演得真實太多了!"
魏敏芝的事業慢慢走上正軌,她的愛情之花在夏威夷大學時就已盛開。
在美國就學期間,在一次聚會上,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劉錦輝。
劉錦輝是一名美籍華人。經過兩年熱戀,2008年7月,兩人走進婚姻。
後來,他們的寶寶出生,取名劉謙。
現在,丈夫劉錦輝不僅支援她發展事業,更是她最堅實的後盾。
有次在太行山采風,她執意要住村民家土炕,劉錦輝就跟著學做河北焖餅。
結果第一鍋餅黑得像炭,村民大媽調侃,"導演家先生這是用顏料做飯呢?"
他撓著頭用美式中文說:"下次,下次一定好吃!"
魏敏芝有今天的成就,起源於和導演張藝謀的相遇。
有些相遇,從一開始就註定要改變人生軌跡。
1998年秋天,張藝謀團隊走遍8省32個村落。
13歲的魏敏芝和妹妹,正掄著鐮刀割豬草。
副導演酈紅一眼相中了魏敏芝的妹妹。
於是,導演讓妹妹唱首歌。可妹妹魏聰芝躲在姐姐身後,怎麼也不肯開口唱歌。
"我敢!"魏敏芝突然站出來。
她用沾著泥土的手,抹了把臉,操著濃重的河北口音唱起《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她的表演談不上技巧,但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憨勁兒,讓張藝謀想起了小說中那個執拗的代課教師。
接下來的"終極考驗"更具戲劇性。
張藝謀讓姐妹倆站在縣城集市中央大喊,"誰要去看電影?"
妹妹漲紅著臉憋不出聲,魏敏芝卻叉著腰扯開嗓門,"看電影咧!張藝謀拍電影咧!"
圍觀群眾哄笑,張藝謀在監視器後看完後當時拍板。
"就是她了,這姑娘眼裡有股子倔勁。"
沒想到,電影上映后橫掃威尼斯金獅獎。
這個沒進過電影院的農村女孩,就這樣走進國際影壇的聚光燈下。
張藝謀頂著媒體追問,說出那句著名的勸退箴言。
"孩子,你要好好讀書,不要被名利沖昏頭腦。"
這句話像顆種子,在魏敏芝心裡紮下了根。
2004年,石家莊精英中學宿舍樓里,一束手電筒筒的光暈在被窩裡晃動。
魏敏芝還在繼續著她的學習,這是她高考前衝刺緊要關頭。
考場外的哄笑,還在魏敏芝的耳邊,她在北京電影學院的複試中被刷下來。
那時"謀女郎落榜"的新聞鋪天蓋地。
她的父親建議她報考師範學校,將來和她姐姐一樣做個老師。
但魏敏芝決定轉換方向,她選擇編導專業,北電不行,還有其他學校。
正好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編導系招生,魏敏芝果斷報名考試。
在上千人上萬人的競爭中,她通過了專業課考試。
接下來的文化課,她卯足了勁。
每天只睡四小時的作息,讓她的體重跌破80斤,用壞的三個手電筒筒筒,是她努力的見證。
同學們笑她"方言英語",她就聽著《瘋狂英語》磁帶跟讀。
高考放榜日,460分的成績,超過藝術類分數線200分!
收到西安外國語學院錄取通知書時,他父親特別激動。
他看著女兒說,"咱老魏家出鳳凰了!"
更傳奇的轉折,發生在大學二年級。
她得到美國楊百翰大學華人教授陳爾崗的資助。
面對近乎苛刻的英語考核,她每天泡在圖書館。
最終,魏敏芝順利通過考試,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從夏威夷大學畢業后,她回國拍攝紀錄片《奇蹟的女兒》。
後來,這部紀錄片在河北電視台,美國鹽湖城電視台播放。
如今,當年的謀女郎章子怡、周冬雨等都各自在舞台上綻放,
被稱為最醜謀女郎的魏敏芝,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當她和張藝謀在國際電影節上重逢時,張藝謀感慨,"當年勸你讀書,沒想到你讀成了個女將軍。"
魏敏芝的新作《新一個都不能少》正在拍攝中。
這部聚焦手機直播時代的鄉村兒童,預告片裡有個鏡頭。
紮羊角辮的女孩,對著手機說:"俺要當網紅,讓城裡人看看俺村有多美!"
魏敏芝說:"這次,一個都不能少的,是孩子們的夢想。"
來源:七公子娛樂